媒体看岑巩注溪镇浓墨重彩描绘美丽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21-11-27 13:52:04   点击数:
        

位于岑巩县南部的注溪镇,是国家级杂稻制种基地核心区,拥有“岑巩周坪杂稻制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龙江河思州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境内文化底蕴丰厚,有衙院田氏土司古文化庄园遗迹和“六月六”娃娃场。因天然植被和秀丽的山水,被誉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岑巩“美丽后花园”。

那么,“十二五”时期,注溪镇是怎样做大做强“思州柚、杂稻制种”两大主导产业,镇域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稳步前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发展动力十足、民生保障大幅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呢?

——坚持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全镇上下一盘棋,坚持粮食主体地位不动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完成粮食种植2.9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吨。此外,坚持“调结构、建基地、育龙头”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强化“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做大做强“杂稻制种”、“思州柚”两大主导产业。杂稻制种面积常年保持在亩左右,思州柚种植面积达余亩,仅此两项可促农年增收万元以上;发展烤烟种植亩,实现年产值余万元。还有就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园区主干道9.4千米,生产便道3.7千米,沟渠4千米,提灌1座,蓄水池5口,实现了“通村公路覆盖生产基地,生产便道、机耕道贯穿整个基地”格局。完成周坪村坪屯组土地整治项目和周坪大桥建设,同时动工兴建朱氏寨大桥。加快实施坪屯防洪堤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实施周王二寨土地整理项目。启动实施杭州对口帮扶项目,投入资金余万元,修建园区长廊、观光亭、硬化水泥路米。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多渠道促农增收。三隆牧业标准化养猪场年出栏仔猪余头,出栏肥猪0余头,可实现年产值余万元。培育种草养鹅、思州鸡、麻鸭、山羊等各类养殖大户30余户,年出栏家禽6.2万羽,可年均增收余万元。加快推进农业组织化,打造全新农业带动模式,帮助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共同致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9个,家庭农场38家,有效带动区域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

——坚持突出城镇化带动战略,不断完善集镇基础设施。该镇以“撤乡设镇”为契机,紧紧围绕将注溪建设成为“绿色产品供给区、生态移民试验区、土司文化展示区”的大格局思想,不断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实施完成新一轮集镇规划修编工作,集镇规划面积由原来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3.8平方公里。年,镇行政中心成功南迁衙院,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推进集镇防洪堤、客车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40套廉租房建设,40套公租房建设,着力提升集镇服务功能和品位,切实增强集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承载能力。成功争取岑石公路改造,由注溪集镇段改道衙院,进一步释放集镇发展空间。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集镇服务功能和品位。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完成总投资余万元的衙院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80户人“住房难”问题。

——全面加快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镇共筹资余万元,对全镇12个村(社区)的67公里村级公路进行了硬化,即将实现全镇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五年来,共投资余万元,整修维护水利工程40余处,投劳9.3万个,全面完成了余家寨小I型水库、郑家沟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深入推进了龙江河沿岸重点坝区农业渠系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完成了楠木坳片区特色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能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自年来,共完成改厕户,新建沼气池余口,发放节柴炉余座,极大的改善农村生产居住环境。

——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争取实施镇初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全力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做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贫困大学生上学扶助等扶贫助学工作。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年度,全镇出生人,同比减少13人,其中常住人口出生人,同比减少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98%。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镇、村两级卫生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完成衙院寨门修建,积极申报田氏土司文化保护项目。认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年度实现群众参合人,参合率达95.55%。全年累计兑现补偿人次,兑现补偿金额.61万元,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深入推进城乡低保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镇实现新农保参保人,纳入农低保人、城低保62人,发放低保金.2万元,有效实现了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发放大病医疗救助32.2万元,自然灾害救助10.3万元,临时救助6.6万元,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坚持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严格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紧紧围绕“”脱贫计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采取“镇村干部帮扶、产业大户帮扶、党员结对帮扶、企业帮扶”等措施落实“六个到村到户”,努力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五年来,围绕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强化创业本领为目的,开展各类业务技能培训0.63万人次。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0余万元,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35个,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户人。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为抓手,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5万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贫困发生率从23.4%下降到12.6%,累计减少贫困人口户人。

——围绕“二十字”方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原则,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二五”以来,全镇紧紧围绕“稳定农业调结构,突破发展促增收”这个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全力打造了周坪州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投入资金0余万元(其中群众自筹万元),以徽派建筑风格实施了户的移民搬迁。整合项目资金,投入资金余万元,对户砖房和户木房进行风貌整治,基本实现整治“全覆盖”。同时,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资金50余万元,启动村寨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庭院花池建设50余口,完成卫生改厕户,配置20个果皮箱、10个移动垃圾收集箱、10台手推垃圾收集车和垃圾运输车等设施,群众居住条件焕然一新,农村环境质量村民满意度达95%,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年,周坪村被评为“全州文明村”,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寨”。在抓好周坪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该镇还加快推进了小堡、衙院等村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切实加大乱砍滥伐的惩治力度,努力做好森林管护,促使区域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理,森林覆盖率达63%,严格落实“六个严禁”要求,五年来共查处各类林木案件28起,查处34人,完成迹地造林.8亩,兑现退耕还林资金余万元,有效保护水土流失。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包案责任制,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落实综治、信访、司法、调解“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平安注溪”创建工作,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切入点,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不断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做到及时化解,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五年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起,调处率达%,成功率达94.2%以上。年,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达起,成功化解95余起,化解率达95%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开展以道路、水上交通、非煤矿山、特种行业、危化物品、烟花爆竹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全镇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大会战”,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聚力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加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州县相关会议精神,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研讨学习会等20余次,切实强化党委班子理论武装。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四双承诺”,明确要求各支部书记每年必须承诺5件以上民生实事,并在任务办结时期内全面落实。五年来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共承诺事项件,已全部兑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政策法律、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确保党员作用发挥最大化。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推广“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如周坪村先后建立了杂稻制种、思州柚、葡萄、养殖、中药材、蔬菜种植等6个特色产业党小组,由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并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纳入党员个人职责考核。通过带动,目前,全村已建成杂交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2亩,思州柚种植标准化基地12亩,稻田养鱼亩2万尾,葡萄种植50亩,中药材种植30亩,专业合作社9家,养殖企业1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每年可出栏肥猪头,这些产业共涉及全村39个组户,每年可实现产值3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余元。大力实施“金种子”党员带富计划,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中找位置,在奔小康中起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奔小康。全镇共有党员致富能手余名,培养各类乡土人才余名。

美丽的自然环境,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做支撑,注溪镇党委政府近几年来,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上,在小城镇建设上,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频频出招,铆足了劲,真正取得了醒目的成绩。(龚云杨锴)

    

——摘自《黔东南日报》

策划:陈永祥

审核:杨政权

编辑:张超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snk/26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