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
一、常见症状
1.贫血:疲乏、困倦、软弱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出现最早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
2.继发感染:发热的主因是白细胞数减少。
3.出血或出血倾向:以皮肤、牙龈及鼻腔出血最为多见。
二、护理
1.发热的护理:①卧床休息,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②饮水≥ml/d;③有出血倾向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
2.出血倾向的护理
(1)若血小板计数50×/L,应减少活动;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L者,绝对卧床休息。
(2)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
(3)保持排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4)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或温水拭浴降温:
(5)鼻出血者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抠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
(6)口腔、牙龈出血: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
(7)眼底及颅内出血: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等。
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缺铁性贫血
1.病因
(1)铁摄入量不足: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大部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
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易脱落等。
3.辅助检查
(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3)血清铁蛋白是诊断贮存铁缺乏的指标,可作为确诊依据;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的金指标。
4.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所在。
(2)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铁剂治疗有效者网织红细胞数最先开始上升。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
5.口服铁剂的护理:
(1)有恶心、呕吐和排黑便等不良反应,建议饭后或餐中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2)避免与牛奶、茶、咖啡、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同服,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
(3)口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牙染黑。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造血干细胞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氯霉素。
1.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重型再障时以感染出血为主,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2.辅助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
(2)骨髓象:为确诊的主要依据,涂片有较多脂肪滴。
3.治疗要点:①重型再障需要保护性隔离;②免疫抑制剂:为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③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
4.护理措施
(1)粒细胞绝对值<0.5×/L者,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2)雄激素:丙酸睾酮为油剂,采取深部、缓慢、分层肌注,轮换注射部位,检查局部有无硬结。
(3)若病人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变形不等大,则提示有颅内出血。
第三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
2.免疫因素抗血小板抗体增高,破坏血小板,也影响巨核细胞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3.肝、脾因素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4.其他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全身皮肤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颅内出血是致死原因,表现为突发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
三、辅助检查
1.血象: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20×/L。
2.骨髓象: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四、治疗要点
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2.急重症的处理:免疫球蛋白是ITP紧急救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护理措施
(1)警惕颅内出血:如血小板计数<10×/L、严重而广泛出血、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要及时通知医生。
(2)血小板计数低于40×时,应减少活动。血小板计数低于20×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避免加重出血避免粗硬食物,不服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4)用药护理: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身体外形的变化、胃肠道反应或出血、诱发感染等,向病人解释在停药后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
第四节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一、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1.临床表现
(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
(2)发热:主要原因是感染。
(3)出血: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减少。
(4)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①轻中度肝、脾、淋巴结肿大;②骨骼、关节疼痛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由于化学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所致,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抽搐等。
2.辅助检查:骨髓象是必查项目和确诊的主要依据。
3.治疗要点
(1)对症治疗:防治感染、改善贫血、防治出血、防治尿酸性肾病(多喝水、碱化尿液和口服别嘌醇)。
(2)化疗:最主要的方法,分为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方案(“标准”方案)是DA方案。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选用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4)造血干细胞移植。
4.护理措施
(1)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L者,绝对卧床休息。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
(2)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1)静脉炎及药物外渗:首选中心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注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药物外渗的处理:停止输液;回抽药液;局部滴入生理盐水或用解毒剂;利多卡因局部封闭;50%硫酸镁涂在患处;冷敷;抬高受累部位。
2)骨髓抑制:定期检查血象和骨髓象。
3)消化道反应:避免在治疗前后2h内进食;避免高糖、高脂、产气和辛辣的食物,避免饭后立即平卧。
4)心脏毒性: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高三尖杉酯碱类药物。用药前后应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及血压;用药时缓慢静滴,<40滴/分。
5)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感,停药后可逐渐消失。门冬酰胺酶可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应皮试。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1.脾大为最突出的体征。
2.羟基脲为首选化疗药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根治性标准治疗。
3.尽量卧床休息,并取左侧卧位;化疗期间每天饮水量ml以上。
最后end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