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1月23日
第6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十一单元 肺系病证(上)
一、感冒
1.感冒的概念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2.感冒的病因病机
(1)病因:①风邪:a.风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外因:“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为外感病致病之先导。气候骤变,淋雨受凉,出汗后伤风易致风邪侵袭患病。b.风邪常兼夹当令之气相合为病:冬季——挟寒(风寒),春季——挟热(风热),夏季——暑湿,梅雨——湿邪,秋季——燥。②时行病毒:时行病毒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在致病因素,明吴又可指出这种邪气的特点是致病性强,从口鼻而入,有传染性,易于流行。多由四时六气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在这种情况下,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相对减弱,造成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大面积的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时行病毒也可兼夹寒、热、暑、湿、燥邪,但以风寒、风热居多。
(2)基本病机:卫表不和。
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1)诊断依据
①临床特征:卫表及鼻咽症状: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咽痛、肢体痛楚等。夹暑、夹湿、夹燥等兼症。
②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症状类似,病情较普通感冒为重: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常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
③病程一般为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④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
(2)病证鉴别
①感冒与风温
风温:初起症状与感冒类似,但病势急骤,热势较高,汗出后不易迅速退热,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传入营血可见神昏、谵语、惊厥。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无热,以解表宣肺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4.感冒的辨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疼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咳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达表汤(轻证);荆防败毒散(重症)。
(2)风热犯表证
症状:恶寒轻,或微恶风、发热较著,头目胀痛、面赤,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喷嚏、流涕稠涕,咳嗽痰稠,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①葱豉桔梗汤,发汗解肌、清热肃肺之力较桑菊饮强。②银翘散: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湿伤表证
症状:发热、微恶风、汗少、汗出热不退,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胸闷脘痞、泛恶,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渴黏腻、渴不多饮,苔薄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4)表寒里热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表寒未解;心烦、口渴、咽痛——内有蕴热,热攻于上;咳嗽气急、痰黄黏稠——邪热郁闭于肺,肺失宣降;便秘尿赤——热结于下;苔黄脉数——里热之象。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
(5)毒性流感
症状: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手足抽搐或颈项强直,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清心开窍,凉血息风。
方药:清营汤。
(6)虚体感冒
①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或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
②阴虚感冒
症状: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或盗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③阳虚感冒
症状:阵阵恶寒,甚至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面色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助阳解表。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
④血虚感冒
症状: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
治法:养血解表。
方药:葱白七味饮。
试题精选1.时行感冒与感冒风热证的区别点,关键在于
A.恶寒的轻与重
B.发热的轻与重
C.咽喉肿痛与否
D.有无流行性
E.脉数与否
2.下列各项,哪项不属于实喘的特点
A.深吸为快
B.呼出为快
C.伴有表证
D.痰鸣咳嗽
E.脉实有力
参考答案:1.D。2.A。
单元总结本单元重点主要集中在感冒和喘证的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论治。
最后阿虎医学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