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岑巩贵州茂鑫水泥公司水泥厂变身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21-11-24 14:05:21   点击数:
  

贵州茂鑫水泥公司:水泥厂变身“城市净化器”

——“4个10”调研采访活动十家企业之八

噪音刺耳、粉尘漫天飞舞、工人灰头土脸……在人们印象中,水泥企业总是伴随着高耗能、高污染、不环保等词汇出现。

在岑巩,这一印象已被打破。

宽敞的生产车间里,却只有几名巡检工人,机器的启动、关闭都在中控室操作。这是位于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的贵州茂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的生产场景。

9月中旬,记者走访位于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的贵州茂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几百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机器在飞速运转,却不见工人的身影。

该企业是年7月红狮集团与岑巩县政府签订的招商项目,是红狮控股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之一,主要以水泥制造及销售,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建设日产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18MW配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该生产线项目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设计,自动化和清洁化程度较高,工艺和技术装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年6月22日,贵州茂鑫项目窑尾框架顺利封顶。

年1月15日,由邯郸中材承建的红狮控股贵州茂鑫t/d水泥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

项目建成投产后,当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创税上亿元。每年可以解决50多吨工业废渣用于生产,解决地方劳动力资源和其他产业人力资源,带动地方运输、机械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9月,由红狮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红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茂鑫水泥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岑巩红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工业固体废弃物系统正式开工建设,今年10月将点火试生产。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利用茂鑫水泥公司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10万吨/年危险工业废弃物。

项目建成运营后,附近一些企业的废料废渣,都可以变成水泥产品,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绿色循环发展。

“企业只有实现科技、环保的融合,才能走得远、走得好。”公司总经理诸葛明边介绍边向记者展示起自己的“装扮”,“看,白衬衣上没有污渍,我们天天这样穿。”

自信和底气源于绿色环保发展。

工艺创新、变废为宝、循环发展,茂鑫水泥公司的发展理念与黔东南州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相契合。

“红狮环保科技利用贵州茂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的一条水泥窑生产线,建成一套10万吨/年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工业废物系统。”岑巩红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黄年生表示,设备选型及工艺设计严格按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执行,关键设备从瑞士碎得(SID)等国际一流专业公司引进。

项目建成后,处置的危险工业固体废弃物类型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污泥、动植物加工废物、受污染土壤、应急事件废物等。与此同时,危险工业固体废弃物热解后,可替代水泥生产部分原燃材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说,通过全面转型升级,原来的贵州茂鑫水泥厂将变身成为‘城市净化器’。”黄年生一语道破新技术“点石成金”的神奇功效。

据介绍,项目正常运行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每年可以解决50多万吨工业废渣用于生产,解决当地劳动力资源人和其他产业人力资源,带动地方运输、机械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刻担当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上总计投入帮扶资金10余万元、帮扶贫困户25户、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5人。

说起企业今后的发展,诸葛明表示,茂鑫水泥始终坚持“以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做强环保产业和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厂区绿化建设,积极申报“绿色工厂”,致力打造生态红狮、文明红狮。

(顾慧明)——摘自《黔东南日报》

贵州岑巩县马家寨民俗文化周活动开幕

古寨新颜迎宾客,思州民俗庆丰收。

近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岑巩县马家寨民俗文化周活动在马家寨景区开幕。

通过前期宣传,来自贵阳、铜仁、怀化等省内外游客及县域内各乡镇近6万名群众纷纷慕名而来,大家齐聚一堂,分享收获的喜悦,畅想美好的明天。

开幕式现场,歌声飞扬舞翩跹,你方唱罢我登场,欢呼声、欢笑声和闪烁的霓虹灯一同展现了一幅激情四射的壮观景象。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的家乡有了新变化。”该镇群众演员黄银成告诉笔者,这些年村里不仅水电路讯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实惠多多,大家都想通过这个活动欢庆丰收,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思州扽锣、花灯、金钱棍、傩技傩戏等当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活动表演,集中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丰收新气象新作为,把丰收的喜悦展现在脸上。据了解,该活动将从9月23日持续至10月6日。

在另一边的农夫市集上,思州水晶米、思州茶、思州蜂蜜、鳌山竹笋干、统口酱油、板山绿皮鸡蛋等绿色农产品及思州米粉、社饭、米豆腐等思州小吃一字排开,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并引来无数游客争相购买。

而美丽的荷花池、高大的寨门、精致的戏台、开阔的思园、幽静的随园、居高揽胜的练兵场等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拍照的咔擦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

活动还吸引了10余家主流媒体前来宣传报道。

近年来,岑巩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杂稻制种、烤烟、精品水果、畜牧等富民产业,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描绘了一幅幅岑巩“三农”事业迅猛发展的绚丽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劳动者之歌。

目前,该县发展杂稻制种4.48万亩、烤烟2.34万亩、蔬菜8.65万亩、食用菌.8亩、花卉亩、茶园面积3.61万亩。今年,全县完成农业结构调整改种经济作物3.34万亩,通过以产业带动、异地置业、劳务就业等多种形式,目前覆盖贫困群众人、务工增收人,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有力地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徐学练)——摘自《黔东南日报》

让我们把丰收的景色看个够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影像纪录

丹桂飘香的时节,神州大地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季。9月23日,万众瞩目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各地农民迎丰收、晒丰收、庆丰收,欢度这个属于自己的特别节日。从“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到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从岭南农业大本营广东梅州到北国大粮仓黑龙江绥化,从拥有最古老水利工程的四川都江堰到首个农业高新示范区陕西杨凌——风采各异的特色村寨靓起来,令人垂涎的农家美食摆起来,缤纷多彩的民俗活动演起来,大江南北处处是丰收的胜景,神州大地到处被喜悦环绕。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来看一看各地的庆祝盛况,感受亿万农民丰收的喜悦。

——摘自《大学生村官报》

图片新闻

近年来,岑巩县羊桥乡中心小学率先把农耕文化引进校园,无声中向孩子们传递“勤劳节约、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引进本地常见的农作物,按班级将校园花坛划分种植区,指导学生播种、管护、施肥、浇水、收割等一系列耕种流程,结合科学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劳动能力,又增长了科学知识。

图为羊桥小学学生体验丰收。

(杨敏)——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杨波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xxgnk/26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