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界的管理学院中国百万药械商的加油站
想知道医生的想法吗?想改变医生的处方行为吗?......我知道你很想,对吧?那就看看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
医生该如何思考
临床决策与医学实践
译者序
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经常会面对充满不确定性或令人无能为力的情景。比如,到底该给癌症患者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为什么同种药在不同病人身上的效果差别那么大?在科学和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大部分疾病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清晰?为什么绝大部分的疾病仍然是无法治愈的?这时候,我们医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信赖常常会受到动摇与质疑。我们不禁反思,医学是否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神奇的起死回生的力量?医学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当我们面对一个在社会背景、身体素质、疾病病情各方面都不相同的具体病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采取千篇一律的干预措施?干预的程度应该一样吗?干预的力度又该如何把握?干预真的有效?我们能否较为肯定的预测我们干预的效果?规范化的治疗或者指南与共识真的对每一个病人都具有肯定的相同的效果吗?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即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如果是一门科学,那么,为什么医学充满了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医学不是一门科学,那么,医学又是什么?
当临床医生切身感受到医学的虚弱无力时,他们当然会对医学的本质产生疑问。除此之外,来自患者的压力也让医生们感觉到内心沉重。病人找医生看病,对医学和医学的执行者--医生,充满了满心的期待。可是,虽然人类的科学可以发展到把人类送到月球的水平,但是,在面对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时,人类都不敢说已经完全弄清楚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医生对许多疾病都是无能为力的,或者有一些措施,但是,措施的效果却十分的不确定。于是,患者及其家属很快就会对医学充满失望,这种失望最直接、最容易的就是转化为对医生的愤恨。他们是不会去理解医学及其科学的局限性。患者对医学的认识不全面、观念不正确,对其期望过高,这可能也是造成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今临床医生,特别是初入门的临床医生,有一种不重视临床的风气。以为获得足够的医学讯息,拥有足够的医学知识,读懂了指南或共识,就基本学会了看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医学不是科学,一切普遍性的知识和原则并不见得适用于具体的病人。有些知识甚至是一种默会知识,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重视临床实践,重视一个一个地接触、一个一个地处理具体病人。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对于医学来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的理解、掌握并最终灵活运用知识。
医学一直在寻求一种普遍性的原则和规律来指导临床实践。也就是说,医学也试图努力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架构来发展自己,即所谓的“医学科学化”。这方面,最近的循证医学就是一个例子。循证医学试图以生物统计学为分析方法,通过临床试验寻找足够的证据支持,从而建立一种规范的、适用于所有病人的标准化治疗。这种追寻无可厚非。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是,结论越是具有普遍性、适用范围越广泛,其运用到具体一个病人身上的效果及其对效果的把握越不可靠。相反,越是具有肯定性的结论,其适用的范围可能就越小,普遍性也就越差。
《医生该如何思考》一书分析了临床判断的本质和重要性。该书认为,虽然医学会运用到科学,但是,医学本身并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依赖于临床推理的解释性实践。医生询问病史和症状,检查体征,并且把这些资料与临床经验和相关的试验研究结合在一起,从而对疾病形成初步的临床印象。
《医生该如何思考》一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引入了医学是一门实践而不是一门科学的概念;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因果关系的思想;第三部分考察了临床判断的形成过程;第四部分在医学本身的不确定性本质背景下重新思考了临床判断的意义。在《医生该如何思考》一书中,作者坚持认为,假定医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会带来“副作用”,并建议通过确认临床判断的重要作用来减少这些“副作用”。
我很荣幸能够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我可以翻译并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版本。我相信这本书肯定会得到广大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欢迎和认可。这本书也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职业水平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各位同仁、专家们的大力协助与指导,在此深表谢意!特别感谢温医院感染内科陈永平教授、《医学与哲学》杂志赵明杰社长在百忙中给予指导和审校,使本书更臻完善。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姬放主任、李向东社长、左巍老师对本书的支持与指导,感谢全体编译团队对本书的辛勤付出,还要感谢温医院给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本书的编写由于时间短,作者水平所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郑明华
-10-18
当然,如果你买不到上面推荐的那本书,你可以考虑购买以下的工具书,这可是我们医药代表大学的辅助教材哦,曾经创纪录地月销售本,你可以长按以下图片的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