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基本护理知识续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18-2-6 23:00:01   点击数:
  

25.何谓晕厥?

答: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多在直立位置发生,特点是短暂发作,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丧失,脉搏沉细、血压下降、无神经体征。

26.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答:血管神经因素、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是晕厥最常见的病因。

27.什么是脑源性晕厥?

答:由于脑血管病变、痉挛、被挤压引起一过性广泛脑供血不足或延髓心血管中枢病变引起的晕厥称为脑源性晕厥。

28.哪些疾病可引起脑源性晕厥?

答:脑源性晕厥的病因有:

⑴弥漫性脑动脉硬化时,脑供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在低界水平。当血压突然下降或心律失常或体位改变而未能立刻适应时,脑供血进一步减少,收起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动脉粥样斑块的微血栓形成或动脉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也可能引起晕厥,特别在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时。TIA会出现偏瘫、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晕厥并不常见。

⑵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患者如短时间内血压突然升高,可发生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称高血压脑病,有时伴发晕厥。该型晕厥持续时间长,常伴神经系统体征和视乳头水肿。

⑶脑供血血管异常也可诱发晕厥。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颈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大动脉。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相应症状。上肢剧列运动,椎动脉通过侧支逆流至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导致纵断面系统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⑷延髓病变如肿瘤、空洞症,第四脑室囊虫、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可能影响到心血管中枢。某些抗精神病药和镇痛药对心血管中枢直接抑制作用。这些病例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

⑸偏头痛:个别偏头痛发作前数分钟可有意识丧失。神志不清发展慢,从不突然发病,可能有梦幻状态。清醒后有剧烈头痛,多位于枕部。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与月经有关。发生机制可能是基底动脉痉挛致脑干缺血或多巴胺受体反应过度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29.晕厥如何分类?

答:1、心源性晕厥

⑴心律失常:①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与停搏、病窦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等。②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③长QT综合征。

⑵、器质性心脏病,①急性心排出量受阻,左室流出道受阻,如主动脉瓣狭窄、左房黏液瘤、活瓣样血栓形成等。右室流出道受阻,如肺动脉瓣狭窄、原发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②心肌病变和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法洛四联症等。

2、非心源性因素引起的晕厥。

⑴神经介导性晕厥:①血管迷走性晕厥;②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③情境性晕厥,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④疼痛性晕厥;

⑵直立性低血压。

⑶脑源性晕厥:①脑血管病,脑动脉弥漫性硬化(希尔德病),短暂性缺血发作等;②脑血管痉挛;③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盗血;④延髓心血管中枢病变;⑤偏头痛。

⑷血液成分异常引起的晕厥:①低血糖综合征;②贫血;③过度通气综合征;④高原性或缺氧性晕厥。

⑸精神疾病所致晕厥:癔症、焦虑性神经症等。

30.晕厥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⑴晕厥发生于坐位或直立,且有明显诱因者,考虑血管抑制性晕厥(单纯性晕厥)或直立性低血压。前者多由于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疲劳等引起,晕厥前常有短时的前驱症状;后者多发生持久站立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某些患者体质虚弱或服用冬眠灵氯丙嗪、降压药物后,多无前驱症状。

⑵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诱发晕厥,伴有抽搐、心率减慢、血压轻度下降者,考虑颈动脉窦综合征。

⑶在剧烈咳嗽之后或睡中醒来排尿时发生晕厥,考虑咳嗽或排尿性晕厥。

⑷晕厥发生于用力时,考虑重症贫血、主动脉瓣狭窄或原发性肺动脉高血症。

⑸晕厥伴有心律失常、发绀、面色苍白、心绞痛者,考虑心源性晕厥,如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阵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肌梗死等,若反复发生晕厥或癫痫样抽搐,并有二尖瓣狭窄征象者,应考虑左房黏液瘤或左心房巨大血栓形成,其晕厥常发生于体位改变时.

⑹晕厥们有肢体麻木、偏瘫、偏盲、语言障碍等症状,考虑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⑺晕厥有失眠、多梦、健忘、头痛病史,考虑神经衰弱,慢性铅中毒性脑病。

31、感觉障碍有哪些表现?

答:(1)感觉过敏: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异常增高。

(2)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异常下降。

(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错觉。

(4)体感异常和疼痛:机构内部参数各种不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如病人感到体内有牵扯、挤压、撕拉、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却不能明确定位。

32、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要作腰椎穿刺检查?

答:腰椎穿刺(简称腰穿),就是通过腰椎间隙穿刺测定颅内压,并获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的方法。在CT问世以前,诊断脑血管疾病,腰穿基本上是必需的。自CT检查广泛医用以来,虽然腰穿检查相对少了一些,但CT检查仍不能完全代替腰穿检查。有些脑血管疾病还必须通过腰穿,才能诊断和鉴别诊断。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症状是,究竟是蛛网膜出血,还是脑膜炎要进行鉴别诊断,这时,CT检查就不能为力了,而腰穿检查却能一目了然。同时,如果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腰穿是放出5-10ml脑脊液,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除可减轻头痛外,还能避免蛛网膜下腔粘连的后遗症。另外,腰穿术中还可以直接测定颅内压,术后化验检查脑脊液成分等。

33、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脊液有何特点?

答: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脑脊液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做腰穿检查脑脊液,对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转归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检查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是本病的特点,也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比头颅CT扫描更可靠。CT检查阳性者不必做腰穿即可确诊,但CT阴性者仍需做腰穿协助诊断,出血少者不必,脑脊液可呈浑浊状态;出血量多则呈粉红色或鲜红色。蛋白质增高与否决定出血的多少。出血量大,蛋白质增高明显;血糖增高时,脑脊液中的糖也增高。

(2)脑出血病人的脑脊液,在发病后6小时,80%以上脑实质出血均破入脑室。脑出血后因脑内血肿形成,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水肿及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等原因,而造成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压力可达mmH2O以上,同时,由于脑脊液中混入了大量的血液,蛋白明显增高。

(3)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进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细胞数、蛋白均在正常范围。脑脊液通常透明无色,这时重要的鉴别点。但是严重脑梗死,如果在病灶软化之前血液再通,则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脑脊液可能为血性或黄色,脑脊液中可出现多核细胞增多,一般在发病24小时以后,3-4天达最高峰,尤其是脑表面的梗死更易见到。

34、为什么指导腰椎穿刺病人平卧6小时?

答:(1)因为脑脊液4-6小时循环1次,故4-6个小时以后脑脊液生化指标及压力均恢复原来的水平。

(2)脑脊液总量平均为ml,其产生速度平均每分钟为0.35ml,按脑脊液总量ml计算约每8小时可更换1次。由此可见脑脊液更换迅速,说明腰穿时抽取1ml的脑脊液对身体是不会产生任何损害作用的。

(3)去枕平卧休息金额防止腰穿后低压性头痛,病人可适当饮水。

35、什么是瘫痪?

答:任何对脊髓或马尾的压迫,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脊髓的横切面,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称完全性截瘫;有部分功能存在,称不完全性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双上肢有神经活动障碍,称四肢瘫。

36、瘫痪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瘫痪的原因:

(1)单瘫:多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肿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多为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脑肿瘤、脑脓肿、脱髓鞘病及皮质下白质中的胶质瘤等影响内囊部位病变,除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3)交叉性:常见于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肿瘤、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

(5)周围神经性瘫痪:多为肌萎缩性侧束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瘫痪)等。

37、瘫痪如何分类?

答:临床上将瘫痪分为癔症性瘫痪和器质性瘫痪两类。前者心因引起,即癔症性瘫痪。器质性瘫痪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病瘫痪。

(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有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损而引起。

(2)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根、脊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引起。

38、如何判断肌力?

答: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分类法:

0级肌肉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运动,即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尚不能对抗地心的引力而抬起。

3级肢体能对抗地心引力而抬起床面,但尚不能对抗外界阻力。

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但较正常位差。

5级正常肌力

医院神经神经内一科

联系-、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xxgnk/2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