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师内科学笔记必考知识点完结篇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17-12-29 19:50:24   点击数:
  

81、胁痛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胁在肝,则两胁中痛。”82、胁痛的病机特点——肝气郁结,络脉失养。83、胁痛特点:肝郁气滞——胀痛。肝胆湿热——口苦恶心。肝血瘀滞——刺痛。肝阴不足——隐痛。84、‘黄疸’病名始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85、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茵陈蒿汤’——出自《金匮要略》。总体治则:祛湿、利小便。86、记载‘急黄’、‘阴黄’证的是《诸病源候论》和《圣济总录》。87、‘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程钟龄)。88、《沈氏尊生书》提出‘瘟黄’概念,“天行疫疠,以至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89、‘积聚’始见于《内经》。90、首先区别‘积’与‘聚’的是《难经?第五十五难》“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属有形,聚属无形。91、‘鼓胀’病名始见于《内经》。92、《金匮要略》指出有‘肝水’、‘脾水’、‘肾水’。93、《医学入门》首先提出控制食盐摄入——“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94、《医门法律》指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95、鼓胀的病位:早期在肝脾,后期及肾。96、头痛经脉分布:太阳(前);少阳(两侧);阳明;太阴(后);少阴;厥阴(颠顶)。97、关于‘头痛’的特殊名称:真头痛(脑出血);暑温头痛(流行性脑炎);春温(乙型脑炎)。98、‘头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谓之‘首风’、‘脑风’。99、眩晕的五大病因——风、火、痰、瘀、虚。

、眩晕始见于《内经》,谓之‘眩冒’。、“无痰则不作眩”——出自《丹溪心法》。、“无虚不能作眩”——出自《景岳全书》。、“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出自《医学正传》。、中风始见于《内经》,以别名而论。、提出“络脉空虚”为本的始于张仲景。、“外风”学说、“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前。、“内风”立论——金元时期。、四大流派——张元素:病因为热。刘河间:“心火暴盛”。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湿痰生热”。、中风病因——风、火、痰、虚、气逆、血瘀。、中风病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中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中风:(主证)口舌歪斜。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口辟:(面部症状)口眼歪斜。风寒痹阻络脉。痫证:(发作性)口吐白沫。无后遗症。肝风逆乱。痉证:抽搐强直;重者昏迷。邪壅经络;筋脉挛急。痿证:(发病缓慢)无精神症状。筋脉失养;弛缓不收。厥证: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无后遗症。气机逆乱;阴阳气血不能顺接。

===========================================================

持续更新,请添加收藏,继续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xxgnk/2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