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这是不久前网络曝光的一位外科医生8岁儿子的作文。而这样的工作状态,用在急诊科医生身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天,他们需要时刻待命,迎接各种突发状况,演绎各种生死时速。
急诊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分出来的,医院里真正急诊专业出身的急诊医生并不多,加上急救医学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一个急诊专业医生的成熟需要至少工作10年以上的时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急诊科医生并非易事,无论是急救技术、医患沟通,还是自身体力、反应速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愿意长期留在急救岗位的医生并不算很多,医院急诊科主任赵长伟则一干就是十多年。问他干急救辛苦不辛苦,他自嘲:“你看我稀疏的头发就知道了!”那么,让你重新选择当医生,你还会选择哪个科室?他却毫不犹豫地说:急诊!那么急诊,对于赵长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跟随优秀者的步伐,让他立志扎根急救团队
赵长伟,“急诊和危重症”专业副主任医师,科班出身的他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一直从事ICU、急诊工作,拥有扎实的急救技能。如今他扎根在急诊科,则要从他多年前在急救领域知名的浙医二院急诊中心进修学习说起。
赵长伟说:“能在浙二这样一个全国知名的急救中心学习,是我的荣幸!”确实,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一定的天分,想要跟上一个国内顶级急救团队的步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诊科医生需要“十项全能”,医院ICU的经历也为他在浙二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气管插管、呼吸机、除颤仪、血透机、B超、穿刺……都能熟练上手,因此有机会较快的融入了这个顶级团队,也只有融入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在那里,跟着老师一次次把处于生死边缘的病人拉回来!对我来说,是心灵的震撼,也是一次次洗礼!”“也正是在那里,我发现自己原来也有这方面的激情与潜力!”赵长伟笑着说,“你看我说话语速这么快,就证明我天生适合‘急’诊……”这是玩笑话,但性格的果断绝对是一名优秀急诊科医生的必备条件。勤奋加上天分,也让这位年轻小医院急诊科主任张茂的肯定,也这更坚定了他当一名急救科医生的信心。
没有什么比职业成就感,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
没有什么比职业成就感,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赵长伟说,“急救反应速度的快慢及抢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拥有了救命的本领,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对我来说富有激情、充满挑战!”
不久前的一天傍晚,急诊科来了一位39岁的男性病人。自述前一天上熬夜工作,凌晨3时左右,突然惊醒,胸口发闷。由于平时自觉身体健硕,性格开朗,以为休息休息就好,没在意。上午上班,总觉胸闷,精神不好,躺在办公室沙发上休息,但休息后胸闷没有好转。晚上下班回家,家人觉得他精神不佳,极力劝说下才来检查。凭借职业的敏感,赵长伟立即让他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患者已出现严重心脏疾病的表现,赵长伟一分钟也不敢耽搁,一边准备,一边立即安排ICU病房监护,安慰家属,联系心血管内科专家,冠脉造影、支架置入……避免了一场意外。
“心梗是随时要人命的!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我们新安急诊建有胸痛急救治疗绿色通道,整合了急诊、心内科、介入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专门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赵长伟还介绍,“不光心梗病人,多发伤病人也是要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救命的。在我们急救领域有个‘黄金1小时’的说法,就是说,如果在病人送来急诊的一个小时内能准确判断并及时做出处理,病人抢救回来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急诊科的工作时刻充满挑战。赵长伟说:“很多时候,急诊科医生要像警察办案。”比如突然晕倒的病人,他们自己没意识,有时也没有亲戚朋友提供病史、发病原因,在这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这类病人进行救治就需要急诊科医生具备“破案精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准确发现问题、给出正确治疗方案……。“而在这种紧急又危重的情况下,处置得当,把病人救了回来,做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就更加强烈!”
急救沟通,最艰难的艺术
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科室,也是医患纠纷最为集中的科室。急诊医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急危重症病人做出诊断、抢救和治疗,还要向家属解释病情。这考验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沟通的艺术。
“医院急诊科抢救,家属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当病人病情危急到无法挽回性命时,家属因痛苦、不接受现实而表达出来的糟糕情绪,甚至会迁怒到我们的医护人员。受委屈、被误解,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家常便饭,在这种非理性的情况下,沟通变得异常艰难。”赵长伟说,在他印象中,他最长时与一名病人家属沟通了达到3个多小时。“我认为,优秀的医生要能站在家属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同时,也要有方法让家属同样站在医生的角度,理解我们的工作。医生不是神仙,并不是每个危重的病人都能抢救回来。但只要医生想尽一切办法、竭尽全力抢救,家属也会慢慢理解,也一定能够理解。”赵长伟说,“从我个的个性来说,我是一个很急的人,但我不会跟家属急,这不仅是一种专业的态度,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他一直在学习心理学知识,也鼓励自己科室的其他成员不断学习,“除了专业技术,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时候,一句话这样说或那样说,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而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我们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学会不断地自我调节!”
急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些年来,我也在思考,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最急需的能力是什么?实践告诉我,应该是怎么快速止血(多针对多发伤)和怎么让心脏继续跳动(多针对危重症),因为这两点直接决定了病人是否有机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要真正做好这两点,又绝不是仅靠着一名急诊医生就能办到,它靠的是包括急诊、重症医学、创伤外科、心血管科、放射科、超声科等一体化救治团队!”
“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最前站,我们要做到的是提供最畅通的救治渠道,协调最好的医生,用最短的时间为生命的救治提供最好的支持。”赵长伟提到,以危重的多发伤救治为例,急诊医生需要把控整体的救治方向,这就是为什么在汶川地震等严重群发外伤中需要调集大批急诊专业医生的原因。“医院,今年成功抢救了一名从10楼跌落的重症多发伤女孩,就是我们团队协作的最好例证。而作为我们急诊科,如果第一时间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接诊,如果判断不准确,如果时间稍耽误,就将永远失去救治的机会。”“我们提倡一体化救治,对于病人来说,一体化救治是享受了高水平医疗,而对于我们冲在第一线的急诊医生来说,协调一体化救治也是一种急救能力的体现。”赵长伟认真地说。
关于自己所在的团队,赵长伟说他很自豪:“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关于急诊科的记录片,这大致再现了我们急诊科的真实状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真实而言,我们的抢救水医院并无太大的差距,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急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
急诊医生是一个看过最多生死的职业,因此他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赵长伟说:“我们每一个急诊科医生心中是有一杆秤,危及生命的病人我们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这跟金钱、地位等没有太大关系,没有什么比挽救即将逝去的生命更重要。”
“不得不承认的是医院最前线的科室,它的辛苦付出与收获并不能成正比,”但赵长伟说:“金钱不是自己考量这个职业的标准,不是自己多高尚,而是我们急诊人深刻知道,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有信心、充满激情的做一件可以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情,那是最大的幸福!”
赵长伟
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急诊多发伤、胸痛及疑难病症的诊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肺复苏、电除颤等多种抢救技术;能急诊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急诊中毒血液灌流、急诊心脑血管梗塞溶栓等抢救治;能及时进行各种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支持抢救;能够熟练进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床边彩超、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床边经皮气管切开术等检查治疗。
医院以善行天下为己任,为发展健康的医学、医院、优秀的医护人员敢当弄潮儿。
选择新安真的心安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