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闵行医务工会"↑订阅本刊
白手起家创办心内科
心内科医生?如果你走进上医院,你就会发现地上有着“胸痛中心”的箭头指示。你不断的往前,箭头不断的闪现,如果你是一个胸痛患者,恭喜你,最后出现的导管室,就是心内科医生抢救你的手术重地!
胡伟就是这样一个心内科医生。严格意义上来说,胡伟不是一个“好”的心内科医生。中等个子,却有着偏胖的身材。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胡伟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心内科医生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把体重减下来,你的血压血糖就正常了!”
其实,年轻时胡伟还是偏瘦的,10年前戒烟后体重增加了30多斤,对此他也常常自嘲说:“戒烟后我管不大住自己的嘴,吃得香,睡的香,身材就像气球样的被吹大了。”其实,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为了应对工作的挑战和职业的压力,抽烟和体重超重的比例并不低。发表于Circulation子刊上的一项意大利研究表明,与其他科室的同事相比,心内科导管室的医务人员也更多会发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而且医生的风险要远高于技术人员和护士。
这是职业的风险!
《年中国心脑血管行业分析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世纪初期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仅占总死亡率的10%以下,而21世纪初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占发达国家的近50%,发展中国家的25%。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为万人。“医院,每年接诊的冠心病人在18万人次以上,出院病人近人次,介入诊疗余人,急性心梗抢救人数余人。”在胡伟医院,整个心内科有医生23人,护士29人,心电图室工作人员7人。要承担这么大的工作量,胡伟坦言:”不多吃点,体力跟不上啊!”在自己的健康和病人的健康之间,胡伟做出了选择。
在胡伟的记忆里,最多一天自己做了二十多台手术,从早上9点一直做到次日凌晨2点,身上还要穿着十几公斤重的铅衣。胡伟喜欢踢球和饮茶,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套品相不错的茶具,还有几罐上好的茶叶,这是他在手术空隙唯一可以放松的形式。空余的时候,他还喜欢去踢上几脚足球,为高强度的手术打点底子。
年,胡伟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和导师张大东教授医院工作。那时候,医院只有大内科,没有心血管内科专科,病人要做心血管手术,医院去。胡伟和张大东一起,医院心内科建设的拓荒者。
年初,在张大东和胡伟的努力下,医院的心内科正式成立了。同年4月,胡伟获得了去法国贝臧松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这次出国让胡伟受益匪浅,他师从当时的欧盟心血管协会主席JeanPierreBassand教授,主要学习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冠状动脉腔内影像,风湿性心脏病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技术。年4月,胡伟学成归来,成为医院心内科的主要技术骨干。
这次留学归来,胡伟给医院心内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年,当时心内科的年介入诊疗量仅为多位患者,到了年,这个数字增加到多位患者,到了年,激增到多位患者。
在上海,做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最好的是医院。一开始,许多病人被查出心血管系统有毛病,需要做介入诊疗时,医院医院去。胡伟要苦口婆心的劝说病人:“我们这里也蛮好的,技术是一流的,设备也是一流的,你们尽管放心!”
渐渐的,有病人相信了胡伟,康复后介绍更多的病人给胡伟。这样,心内科的工作局面渐渐打开了。
在胡伟的印象中,有一件事让他终生难忘。有一年大年初三,消化科的一位女医生和丈夫一起去崇明堡镇访友。她的丈夫突然胸痛,送当地社区卫生中心检查后,心电图提示患者为突发心肌梗死。慌乱中,那个女医生打电话向胡伟求救。胡伟吩咐医院就地抢救。由于当时崇明的医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静脉溶栓和急诊介入等治疗手术,情况十分危急,而那位女医生刚刚怀孕两三个月,她可不想未来的孩子没有爸爸,着急得说:“胡伟,我就相信你,我把丈夫拉回来,请你救他的命!”
正在家里休息的胡伟马上赶到手术室,二个多小时后,病人被救护车一路狂奔从崇明拉到莘庄。胡伟的手术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种信任。正是这种生命的信任,让胡伟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
从心梗绿色通道到胸痛中心
年,医院决定开辟心梗绿色通道。
对于急性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年,医院率先在华东地区建成心梗绿色通道,成立以来成功救治数千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绿色通道组的成员天24小时全天候手机开机待命,只要有需要,保证在接到电医院,在最大限度上早期、快速、及时地为患者开通血管,挽救生命。
胡伟说,急性心梗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是病发后三个小时内,错过了这个时间,病人梗死的心肌就无法恢复,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我们不但要抢救病人,还要让病人在手术后拥有健康的生活。”
心梗绿色通道建立后,胡伟被任命为心梗急救小组组长。这个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职务,使胡伟一年天全天24小时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医院通知有急救病人,他必须半个小时内赶到手术室。那时候,胡伟居住在吴泾镇塘湾村,医院要半个小时,有时候叫不到出租车,只好打黑车。医院导管室医生金涛在《胸痛中心总部》白癜风分期治疗白癜风分型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