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最热的时刻到了,全方位护家人保安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21-10-31 12:07:51   点击数: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就是一年中最烤的日子,三伏天都含在里面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你准备好没?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三候大雨时行: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大暑节气民间习俗1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2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3烧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4食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大暑导引养生法主治:项胸背风毒,咳嗽,气喘,心烦,胸满,手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头汗出中风,尿多,皮肤痛麻,悲愁欲哭,畏寒发热。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大暑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双手握拳拄在腿前,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前俯,扭项转头向左右上方虎视。重心后移,头转向前;重心再前移,头转向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脊背撞墙排湿气现在天气又湿又热,人体也易如此,常常会出现水液排泄不畅,过多的热量排除不去。而背部撞墙法可以疏通膀胱经,经络疏通,体内的淤堵、燥气、湿热就可以排出了。在离墙10~15厘米处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最好从上到下的撞击整个后背。这样简单的背部撞墙,可以帮助湿热体质疏通经络,清除体内湿热。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保持协调均匀。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应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最好能长期坚持。大暑---节气灸“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映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俞穴进行艾灸,以温补阳气,调动机体潜能,能更好的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艾草乃纯阳之物,是被几千年来的实践所验证的养阳扶正气的中医养生方法。夏季的三伏天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期,此时利用艾灸来加强阳气,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充盛的影响,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通过扶正祛邪的治疗,不仅能强壮机体,还能起到预防的疾病的作用。

夏天由于气温较高,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时通过对大椎穴以及双侧肺枢进行艾灸,使温热刺激易于深达肺脏,故而能有效的改善肺功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能起到很好的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从而补充人体所需阳气。

大椎穴:第七颈椎脊突下,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

肺俞穴:第三胸椎,脊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膏肓穴:第四胸椎脊突下后正中线旁开三寸。

足三里:为强壮要出,对虚劳诸症有很好的疗效,也是日常保健常用穴。操作方法,采用艾条温和,就每穴5~10分钟

大暑节气养生指南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此时易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大暑至,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一定要注意,大暑季节要出点养生汗身体才健康!可以通过喝热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让身体微微出汗,排出体内的湿毒才能秋冬不生病。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1阳盛于外,不可贪凉大暑时节,体表温度高,身体内部反而虚弱。晚上睡觉应用毛毯盖好脐、腿、足,日常饮食要多食生姜以温里,不可贪食冷饮。如果想吃冰镇的东西,可以冷藏姜汁撞奶,生姜大枣汤这类性温的汤水。促进汗腺分泌,帮助身体散发热量,降低体温。2清热解毒,可食苦味对于湿热、痰多的人来说,大暑养生重在「清」。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排热毒。平素阴虚、湿热、痰湿的人往往发热心烦,口渴起痘。这时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如果没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开胃、行气,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时蔬等等。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养护脾胃。如山药、莲藕、绿豆、薏仁等。3艾灸太白,养护脾阳艾灸温阳,最适于养脾,可艾灸脾经太白穴。如果能在脾经当令时(上午9点~11点)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的枢机,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经足三里穴,以健脾养胃,化湿理气。4大汗排毒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汗泄”是一种最好的排毒方式,把累积的暑气、寒气、热气排出体外。但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流汗好处多多,可是水分流失,食欲不振,对肝脏和脾脏的健康会有影响。要记得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身体负担。注意心脑血管病人不要运动太过!夏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5大暑时节湿气重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湿邪为身体垃圾,脾功能强大才能有效运化水湿。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01.四神汤:四神汤是由莲子、芡实、山药、茯苓组成,可以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可以健脾祛湿哦!02.经方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理中丸原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推荐用法:红参30g干姜60g白术30g炙甘草30g附子30g生地90g,食欲不振,可以加橘皮45g,枳实30g(具体用药一定要在专业经方家指导下辨证用药哦!)趣解经方:本方中,附子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给身体增加阳光的坏境,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相当于除杂草的过程,生地补津液。6因暑贪凉伤阳气,护好腹背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晚上睡觉控制好空调温度,室内外温差尽量勿超过5℃。白天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要多起身走动,活动筋骨,下班后适当做做户外活动,出出汗。在饮食上要注意节制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虚弱更易受损,家长更是要注意,尤其避免孩子在大汗之后立即用水淋浴,尤其要避免日晒后马上冲凉或冲洗手足、洗脸,应稍作休息后再冲洗。7心火妄动,防情绪中暑根据“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人体的精神、心态、情绪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暑,不仅容易使人感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还经常会使人“心火”妄动,表现为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不良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征,俗称“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因为夏气通于心,暑气易伤心,夏日的不良情绪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养生方法:所以大暑养生预防“情绪中暑”,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心平气和、恬淡安宁,要学会情绪转移,以达到“心静自然凉”之效。

小编碎碎念

由于暑性炎热,容易耗气,正常人都会觉得乏力,并且有睡眠不佳、急躁焦虑,所以在暑天最好早休息,尤其是晚上11点到早上6点这段时间,尽量不要熬夜,让情绪稳定。

懒,说明你气虚;掉头发,说明你血虚;长痘痘,说明你阴虚!你是哪种虚?

尿毒症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你:4种食物尽量少吃,肾会感激你!

一艾灸就上火,只因你经络太堵了!艾灸也能去火气!

脊柱,男人的龙脉,女人的凤骨!这样保养,疾病去无踪!

一扭脖子就咔咔响是怎么回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qtnkjb/2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