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遇到急症危重的患者,往往来不及拿药,需要用到抢救车内的储备药物,所以抢救车成为了是我们抢救患者的最大助攻。
而什么救命药该储备,什么药又纯属占地方浪费资源呢?
笔者之前总结了抢救车药品基本配置(点击查看抢救车药品配备指南)。
不同科室,病情不同,则对于抢救车内药品配备可能会有出入,笔者为大家总结几个专科的抢救车必备的特效药物。
一起来看看有你们的科室吗?
呼吸科、消化科垂体后叶素:用于呼吸内科时,可使肺循环压降低而迅速止血,是呼吸科咯血的患者的常用药物。
(1)大咯血: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50%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注(不少于10分钟)。
(2)咯血持续或反复: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5%葡萄糖ml,缓慢静滴。
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消化内科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可用本品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分钟0.1-0.5U。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禁用。
心内科胺碘酮:胺碘酮被称为抗心律失常的「傻瓜药」,兼有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
一般采用负荷剂量mg+5%GS10ml静推10min,继之以10ml/h(1mg/min)泵入,6小时后减量为5ml/h(0.5mg/min)维持。
本品只能用葡萄糖输液稀释,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压,以防发生低血压;胺碘酮有发生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的报道,使用时需要予以注意。
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抗缺血治疗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本品不可直接静脉注射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可以采用泵入给药,初始滴速3ml/h(5μg/min),每3-5min增加3ml/h(5μg/min)。
塑料对硝酸甘油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建议使用玻璃输液容器。
急诊科解磷定:氯解磷定或碘解磷定,用于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前者因不含碘,因此无口苦和腮腺肿胀的不良反应。
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乙醇中毒,-μg静注或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1小时后重复给药-μg。
治疗阿片类中毒,一次μg或10μg/kg静注或肌内注射,需要时2-3min可重复一次。
亚甲蓝:低浓度用于解救亚硝酸盐中毒,高浓度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
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状,尿液颜色可呈蓝色,排尿时可有尿道口刺痛。肺水肿患者禁用。
内分泌科高渗葡萄糖: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血糖高不可怕,低了才危险。
所以内分泌科的抢救车内应常备高渗葡萄糖,以防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导致脑损伤。
根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标准治疗方法应该是经静脉注射葡萄糖,标准初始剂量为葡萄糖25g。
传统的一次给予50ml50%葡萄糖的疗法,其葡萄糖浓度大,副作用较大。ml25%的葡萄糖,甚至-ml10%的葡萄糖液则相对更安全一些。
丙硫氧嘧啶:内分泌科急症——甲状腺危象首选药物,一次口服或经胃管给药-mg,以后每日维持量-mg,分三次口服。
产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临床常用于产科产后出血的抢救。
在治疗产后出血时,可深部肌内注射0.25mg,间隔约90分钟给药,必要时可缩短间隔时间,但不得少于15分钟,总量不得超过2mg。
普外科、泌尿外科山莨菪碱注射液(-2):解除微血管痉挛,且具有镇痛作用,对于普外科的胆绞痛、胃肠绞痛和泌尿外科由于结石引起的剧痛,均有明显的疗效。
常用量每次5-10mg肌肉注射。需要注意的是,急腹症诊断未明确时,需谨慎使用,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儿科维生素K1:用于新生儿出血症。肌内注射1mg,8h后视病情需要可重复。本品一定严格避光保存,以防发生变色变质。
苯巴比妥:一次3-5mg/kg,肌内注射,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烧伤科羟乙基淀粉(代血浆):用于严重烧伤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
初始10-20ml应缓慢输入以防发生过敏反应。每日最大剂量为50ml/kg。禁用于颅内出血及肺水肿的患者。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20%甘露醇:适用于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一次1-2g/kg或30-60g/m2静脉滴注,以15%-25%溶液于30-60分钟内滴完。
本药可增加洋地黄类药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故应注意避免两者的联用。
怎么样,找到你所在的科室了吗?如果看完觉得不过瘾,或者你还有哪些好的药物推荐,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哦!
编辑:张秦溪
黄小喵补钾时,静脉给药速度不得超过多少?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