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消化道肿瘤的“克星”
医院原创的“内镜精灵”
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辅助诊疗系统
以最新版本连续第三次亮相进博会
向全球展示国际领先的“中国方案”
医院医院负责人、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介绍,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内镜下早筛早诊,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然而,早期癌病变微小,不易被发现。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为了打破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一高一低”的困局,5年前,致力于胃早癌检测基础研究的于红刚,将方向锁定在人工智能,开始自主研发“内镜精灵”。这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辅助诊疗系统,可对消化内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规范医师的内镜操作,并实时辅助医师提示可疑病灶,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内镜精灵也被称为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今年7月,最新一代“内镜精灵”发布。5年时间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后,最新版本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度为95.3%,胃早癌识别准确率90.2%,未来其经算力通过不断训练还有提升空间。在同期举行的(第二届)精灵杯全国早期胃癌诊断大赛上,最新一代“内镜精灵”与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消化内镜高手现场“PK”,在“人机大赛”中完胜。这意味着,消化内镜医师的“第三只眼”变得越来越灵敏。
目前,“内镜精灵”已有超过家合作医疗机构,应用到全国医院,协助医师发现了万余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也将“好医生”带往基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年10月,“内镜精灵”总计协助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例。进展期胃癌如按照“胃癌根治术+Xelox化疗方案+靶向药物+其它诊疗”及杂项费用进行预估,发现一例胃早癌即可为国家节约医疗开支至少30万元,这意味着“内镜精灵”已为患者和国家节省近41亿元医疗开支。
在造福中国民众的同时,“内镜精灵”也一步步走向世界,获得全球消化内镜同行的高度认可。于红刚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欧洲消化疾病周、美国消化疾病周、EndoscopyonAir等国际学术会议及行业展会,向全球推介“内镜精灵”。
▲于红刚在世界消化内镜大会上作为唯一中国代表作报告
在今年2月欧洲最盛大的消化内镜大会——第二十四届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消化内镜大会,于红刚及其团队通过视频转播方式,在“内镜精灵”的帮助下精准完成了一场直肠侧壁发育型息肉黏膜下剥离术,向全球同行展示精湛的中国内镜技术,赢得全球赞誉。
“通过内镜下的精细操作,仅仅切除增生的息肉,不伤害健康的肠黏膜,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几乎没有疼痛感,可实现微创性切除和治愈。”为了练就这毫末技艺,于红刚在动物上进行了数万次的练习,最终将误差控制在零点几毫米内。”观看全场手术演示的本次大会主席德国Nuehaus教授说:“我见证了中国智慧。让世界上不少医务工作者能听到、看到、借鉴到中国医疗经验,这是良好的开端。”
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医院医院研发“内镜精灵”持续亮相进博会、展现来自中国湖北武汉的“AI+医学”力量,也为全球消化道肿瘤治疗贡献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来源:武汉大学官方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