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医院,一场围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改革正在持续进行中。最近一段时间,院党委书记刘益民和院长陶飞常常奔走于门诊、药房、住院部等地方,以“患者”的身份体验就医,检视流程和服务方面的问题,调研就医的难点和堵点并寻求解决办法,“门急诊医技大楼就医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如何为患者节约更多的时间、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样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医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方便病人就医,不断优化服务、改善体验,提高病人满意度。医院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做强学科建设、增加服务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温度,让患者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感受到高效、优质的就医体验。
医院做强学科
把名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医院,“中医院——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是一块“金字招牌”。每周三上午,医院心外科团队及相关学科骨干会积聚到远程会诊中心,医院组织的病例学术讨论会,通过展示典型病例,分析讨论诊断与处置,分享国内外前沿的诊疗方式方法与手术示教。
据了解,中心成立于年,通过心血管学术及科研专业指导、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疑难患者转诊、培训教育等方式,医院心血管专业学科的临床、教学水平。“我们会推荐自己的典型病例,医院,医院组织的全国同行病例讨论,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科自我学习提升的动力,也拓展了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医院事业发展部苟廷伟说。
近年来,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建立了专科联盟,通过“在线+在位”的帮扶形式,医院相关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医院还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进行管理下沉、人员下沉、技术下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了15个乡镇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专家坐诊、业务查房、教学培训、创新师带徒、开展适宜技术、运用远程会诊平台等手段,医院能力的短板。
医院中医科及肾病内科的学科发展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中医科及肾病内科专业技术队伍水平,医院还引进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原成都医学院校长、中医肾病专家樊均明博士。如今,樊均明每月固定时间门诊出诊4次,协助提升中医科、肾病内科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
同时,医院还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专科联盟等方式,引入了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医院坐诊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院专家的服务。
“患者不动医生动”
开展MDT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医院的专家了,要不是他们及时发现问题,我的病还不知要拖到好久。”说起半个月前的就医经历,李先生感激不已。那天上午,刚退休不久的李先生来医院接受体检,医院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介入室、健康管理中心每月一次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各科专家汇聚一堂,发现李先生的胆管存在肿瘤,“当时就通知了家属,医院来复诊。确诊后,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手术方案,通过绿色通道快捷就医,第二天就为他进行了手术。”健康管理中心任小兵说。目前,李先生已经康复出院,恢复情况良好。
据任小兵介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开展了肺结节MDT、前列腺癌MDT、糖尿病前期MDT、风湿免疫MDT、肝胆胰外科MDT、体重管理等,今年还与产科联合开展了女性盆底筛查MDT,“我们将进一步为体检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向全方位、全程化健康服务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健康管理中心还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公益活动。今年10月16日至20日,中心携“预·健”健康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百场万人公益巡讲”暨“九九重阳敬老周”主题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先后走进三星街道办事处、东部新区丹景街道办事处,以及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三岔分中心、石盘分中心、机关城区片区,国家税务总局简阳分局等镇街和单位,开展健康讲座、体检报告解读、义诊等活动,为群众送上健康关怀。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人性化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开展了智能化信息交互平台建设。体检前,市民可在“医院体检中心”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