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也许是年少时的冲动,更或是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敬仰,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年,我从温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
本科、硕士,8年的学医时光,近三千多个日夜,听起来如此漫长,在繁忙的工作日常中突然回顾起学生时代,却惊觉时光真如白驹过隙。回想学生时代有大把时间去学习是多么幸福,也正是那时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习,不仅使我牢固掌握了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塑造了我严谨的工作态度,牢记白求恩誓言,时刻保持一颗治病救人的初心,争取为每一位接诊的患者解除病痛。
年7月,当我踏进神经内科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身体、心理的一切准备,摩拳擦掌准备接受挑战。依然清晰记得第一天独立收治病人时自己的紧张与激动,记得看到自己的想法、判断变成文字,看到病人治疗后症状好转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是那么清晰、深刻。
我常开玩笑说:“可能每个医生在工作中都爱较真,恰好我也是”。当一个知识点似懂非懂的时,想方设法弄懂;当病人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反复琢磨找到原因;当诊断结果与上级医师不同时,反复对比分析寻找自身差距...
年,在科主任的支持下,医院进修实习,那一年,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根基。让我感觉喜悦、自豪的是,带教老师们放手让我主管各种疾病的诊治,尽管在急诊班的时候,我会忙到没有时间喝水;在夜班的时候可能会直接通宵,彻夜不眠;在最缺人的寒假,我可能会上班到深夜才能下班.....在科室都是走路带风,为了和生命赛跑,每天光在科室工作中的行走,基本都走一万步以上。每天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学习对疾病深刻的理解,更精准地把握治疗。工作的同时,对我影响深远的仍然是各位专家教授的工作态度,和他们对疾病的精准把握。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深深爱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同时我也将这些好的理念带到了现在的科室。
年3月,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指示下,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对口帮扶工作。还记得刚到科室不久,我与科主任郭芳云充分沟通和交流,制定了详细的帮扶内容,从到规范神经内科疾病病例书写格式、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阅片,再到每天教学查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开展新技术等等。我尽快转变角色,将一天的工作做详细的安排。任何成绩的质变都来自量变的积累。一年的驻院帮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置换术、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术等多项技医院空白。至今,我仍以每2周1次参与查房、不定期远程会诊、电话视频及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