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一代医学宗师伍汉文教授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20-11-12 7:08:27   点击数: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我国代谢内分泌科学科先驱、湘雅老前辈、著名内科学及代谢内分泌学专家、医学遗传学家伍汉文教授,于年2月20日2时54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4岁。

年出生于香港,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选择留在湘雅工作,一干就是68年,是国内在岗的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一息尚存,耕耘不止。振兴中华,毕生为斯。”这是伍汉文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儒雅、善良、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守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一起通过《百年湘雅·群星璀璨》纪录片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文章《伍汉文:跨越世纪的医者仁心》,回顾伍汉文教授毕生为斯、耕耘不止的一生。

▲《百年湘雅·群星璀璨》第九集

从医68年,伍汉文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共计主编、参编医学及其他书籍部,发表论文篇,他不仅实现了当年爬火车治病救国的理想,还承前启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如廖二元、周智广等。伍汉文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资格,但他的一生都留在了湖南,留在了湘雅。

94岁了仍医院门诊部给患者看病,他是如今国内在岗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政府鼓励医生退休了继续工作,我一辈子都在湘雅了,离不开这里,能活一天就尽力一天。”

越老越珍贵94岁坚持去门诊壹

入了秋,天渐渐凉了下来,伍汉文先生精神挺好。他这天戴着老花眼镜,穿了一件竖条纹衬衫,下面配的黑色西裤,刚读完最新出的《中国日报》。

伍医院的老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为了方便每周去门诊给病人看病,他如今仍住这里。

房子被老伴和阿姨收拾的井井有条,空气里有淡淡的消毒药水的味道,伍汉文左手上戴着一块腕表,偶尔看下时间。得知要采访,这边还未开口,他便先笑开了,用混着广东腔的湖南话表示尽力配合。

“我今年93岁,确切的说,是93岁零5个月,但按咱们中国的算法,我应该说我94岁。”

当了大半辈子的医生,伍汉文一向严谨,哪怕是虚虚实实的年纪也不放过,几个月、几天、几小时,最后精确到几分和几秒。每一寸时间对他来说都很重要,在医院和病房里都是关乎生死的大事情。

因为高龄,伍汉文说话吐字已经不大清晰,加上年轻时候的广东腔,旁人听的很是费力。

但如今,从伍汉文嘴里费力出来的字都已经是宝贝,作为中国代谢内分泌科学科先驱,他94岁了仍医院门诊部给患者看病,也是如今国内在岗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政府鼓励医生退休了继续工作,我一辈子都在湘雅了,离不开这里,能活一天就尽力一天。”

从香港到湖南救国从医贰

伍汉文祖籍在广东台山,当年母亲为了躲避战乱,从广东东莞逃难至香港。

年,伍汉文出生在香港的一家小诊所,母亲就是那家诊所的儿科医生。受母亲影响,目睹了当时日军侵华的惨状,伍汉文从小立志:“浮生唯念振中华”,要救民救国于水火,做一个好医生。

怀着治病救国的信念,伍汉文高中毕业后带着弟弟忍饥挨饿,爬火车、挤汽车、赶夜路,长途跋涉近两个月,一路追上当年因为战乱“流浪”至贵阳的湘雅医学院。

“只有考上湘雅才有饭吃,不饿死,才能行医救人,才有机会报效国家。”

年,伍汉文以第一名成绩获得张孝骞博士纪念奖,年以优异的总成绩毕业并获得金星奖,而后留在湘雅工作。

这一年伍汉文还投笔从戎,参加了抗美援朝,培养数百名军医,救治无数伤员,立下三等功。

“一息尚存,耕耘不止。振兴中华,毕生为斯”这是年轻的伍汉文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

创立内分泌学科开创糖尿病新纪元叁

伍汉文是湖南内分泌学的创始人,由他奠基的湘雅代谢内分泌学科,是国内重点学科。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医学院的内科医生都把这个学科视为“天书”,糖尿病是内分泌学的代表病症,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外医师对其认识肤浅,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

伍汉文发现,即便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教科书对于患者新陈代谢的描述,也只限于糖、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完全忽略病人钙、磷、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代谢。

质疑提出后,伍汉文带领团队开始了对数百名糖尿病人和名正常人的排泄物的钙磷等元素测定分析。

测定需要把每一位研究对象的食物、粪便和尿液进行加热灰化,对灰标本进行某物质的定量测试,计算这种物质的新陈代谢状态是否平衡。伍汉文将这些人24小时的大便、小便都留着,然后送去实验室。

实验开始后,伍汉文家里味道很重,实验室的味道也很重,每天要处理几百个病人的大小便,不间断的观察检测,他身上也有一股难闻的异味,老伴吴海球戏称他是“臭”医生,恨不得把他关到隔离室。

伍汉文通过实验发现,所有糖尿病人排泄物的钙磷丢失远远超过正常人,钙磷无机盐的大量丢失,导致糖尿病人骨质疏松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整整十五年,伍汉文围绕这一课题写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以详实严谨的数据揭示了糖尿病患者钙磷丢失的机理和规律,成为国际上最早提出“钙磷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骨质疏松和发生多种并发症的根本性原因”的新学说代表。

新学说创建之后,伍汉文快马加鞭,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创了糖尿病防治的新纪元。

亲身试药填补工业病空白肆

古代神农氏尝百草,伍汉文也有过亲身试药的经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工业病和职业出现增多的趋势。

当时水口山铅锡矿的炼铅炉工要一边冶炼、一边忍受高温铅蒸汽对身体的伤害,长期吸入铅蒸汽,会导致铅中毒,而铅中毒的一个重要症状,就是剧烈的腹绞痛。

工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同时,还要承受这种职业病的折磨,伍汉文临危受命,下定决心要找到能够治疗铅中毒的特效药。

当时国外针对铅中毒的治疗药物是乙烯二胺四乙酸二钠钙,英文缩写是EDTA,但在当时的中国,根本买不到这种药。

不甘人后的医院的药剂师,带领湘雅医学院师生们,自制研制了中国的EDTA。

为了检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药物配制好后,药剂师先给兔子静脉注射,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动物实验成功,为确保万无一失,伍汉文决定以身试药。

他毫不犹豫的请人将药物注射到自己的身体,然后仔细观察和记录出现的各种反应。

90多岁了回想起试药时候针头插进血管的瞬间,伍汉文还是很激动激动。

“做医生不容易”伍

那场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的实验安全后,伍汉文马上让药剂科赶制药品,并亲自携带药品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的车间,使全体铅中毒工人得以治愈。

此后,伍汉文又研制出治疗铅中毒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以及防治铅中毒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

这次经历后,伍汉文为我国工人职业病的防治填补了一项空白。

湖南人湘雅人陆

从医68年,伍汉文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共计主编、参编医学及其他书籍部,发表论文篇。

他不仅实现了当年爬火车治病救国的理想,还承前启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如廖二元、周智广等。

伍汉文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资格,但他的一生都留在了湖南,留在了湘雅。

一晃一个世纪过去了,战乱平息,山河崛起,当年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伍汉文医院退休,退休后一直在岗,到如今94岁,他依然坚持手写病历,写字的手并未因年纪变得颤抖,字迹工整漂亮,和人一样,一身风骨。

伍汉文仍保持着许多过去的习惯,比如每天都看一点英文报纸杂志,他还存着那个时代大丈夫为国为家的精神,关心时事,每天必读《中国日报》,从当初12元订阅一年到如今订阅一年,从不间断。

伍汉文还求证了费马大定理破解数百年数学科学之谜,一篇《和谐论》令世人瞩目。他从过去动荡的旧时代里走来,几经变换,耄耋之年仍然一身风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本文原载腾讯大湘网·我爱长沙客

人民日报客户端年9月2日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xxgnk/2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