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一新榜上村
10月31日,迎着深秋的凉风,走进岑巩县平庄镇榜上村。一排排路灯突然亮了起来,山村里的楼房一栋栋的也高起来,道路路硬化了,村寨风景很美……
“今年上级又对我们村投入23万元安装了盏路灯,整个村寨已经有了路灯多盏,晚上出门方便很多哟!”榜上村支部书记周兴银说道。
一路往前走,就进入了榜上村中坝组,走上新开通的水泥路。
中坝组村民龙国华介绍说:“现在路好了,我们也可以考虑买辆小车了,不像以前到组上只有条毛毛路,摩托车勉强通过的。”
龙国华是一名贫困户,年在危改政策扶持下新修了一栋房子,如今通过发展烤烟种植顺利实现脱贫,并成为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
“去年我刚来驻村的时候,我们村还有四路榜和中坝两个组没有实施组组通,还是泥巴路,下雨的时候开车危险系数很高,给来百姓出行带来极大的阻碍,今年我们村完成了组组通改造,现在全村9个组都通了水泥路,出门去哪方便多了,更有利于我们村产业的发展。”驻榜上村第一书记介绍村情寨貌说。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我们一家也算住上新房子了。”榜上村周福均说。
周福均是今年的危改户,在驻村干部走访的时候发现其符合危房改造条件,让他申请危改项目,经过2个月的修缮加固,一栋崭新的房子出现在了眼前。
“一群肥肥的小猪正在在院子里抢食……”刘琴刚一边忙着喂猪一边说“这些猪可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从开始几头变成现在余头,这个也多亏了政府‘一户一策’的扶持,现在我的年收入能破10万元……”
刘琴刚通过政策带动加上自己勤劳努力,从一名贫困户通过养殖在年脱了贫,并成为养殖大户,现如今已建成了2个饲养棚,养殖生猪余头。
榜上村有农村人口户人,贫困户占户人。至年已脱贫77户人,年拟脱贫22户73人,未脱贫13户38人。
今年榜上村又实施危改户14户,一级危改7户,二级危改7户。
目前,榜上村还养殖生猪余头,肉牛余头,种植有黄金桃余亩、烤烟余亩、杂稻制种亩。今年实现了22户73人脱贫。
(吴汉美)——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龙鳌隘门:六百年雄关漫道
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红学研究会会长冯其庸从北京慕名专程来到岑巩县龙鳌河畔,踏勘马家寨陈圆圆归隐地后,登上了龙鳌隘门雄关,俯瞰龙鳌河大峡谷风光,顿时胸臆澎湃,欣然挥毫写下了“人间天上”四个大字。
龙鳌隘门是一座古代城墙式建筑,是一处军事关隘,明清时期,处于贵州铜仁府与思州府(今岑巩县)之间的锁咽之地。隘门由石拱门、石城墙和哨所组成,今仅存拱门和部分城墙、石碑,哨所及哨兵早已消失在历史风烟深处。
据查考,隘门始建年代是明朝永乐二年(),距今已是余年历史。明清两朝,因官府暴政,激发民变,铜仁、思州府境内发生多次少数民族反对暴政的起义,此地曾经发生过大小数十次血战,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咸丰五年()间的铜仁红号教军起义,哨所余名团兵竟然没能守住天险,隘门被攻破,随后思州府被攻克,起义军迅速占领了10余州县的地盘,声势迅速扩大,引起清廷朝野震动。
因兵燹频仍,隘门多次受损或毁灭,天启六年()时任思州知府胡楠曾对毁坏的隘门进行复建,门高3.5米,宽2米,门装2扇大门,门左右两侧顺山势各砌十二、三米的石墙,最高处5.2米,最低处1米,还在左侧山肩上修筑哨所一座,驻兵日夜把守。门外是一条深谷险壑,建有千级石阶随山腰盘旋,直抵龙鳌古渡,对岸就是铜仁府地。站在隘门关俯瞰,隘门“雄关漫道真如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气势。而深藏于巨谷险壑中的龙鳌河,如玉龙潜渊,神出鬼没。两岸群峰悬壁,溪瀑成群,烟霞缥缈,恍若仙境。
在隘门关外的门额石板上,胡楠亲笔题写了“御苗天险”四个大字,落款是“贵州思州府汉中胡题。天启六年孟冬吉日立。”胡楠是陕西省汉中府浚阳县人,天启年间铜仁、思州两府地多次发生苗民起义,如天启四年(),铜仁苗民起义,进抵鳌山威逼隘门。思州府平溪卫守备洪祖烈等率领29骑加哨兵百余名前往镇压,焚寨51处,捕杀苗民数百人。七年(),江口县三山红苗起义攻铜仁府,思州知府胡楠于府北设卡合围,义军战士多遇难。因胡楠修城造土、镇压苗民有功,朝廷给予嘉奖并升任贵州按察司副使,他的双手沾满了苗民的血腥却享受祠祀20余所。
战乱频仍,龙鳌隘门一次次在战火中毁坏。隘门最后一次复修是在清嘉庆三年()十二月,这次复修还留下一块“功德永垂”碑予以记述其事。
龙鳌隘门是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巩固其政权,对少数民族实行残酷镇压的历史见证。如今,时代已经大为不同,龙鳌河已成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龙鳌隘门早已不见了战争硝烟,游客们幸福的欢歌笑语已经取代了历史的枪炮喊杀声,“御苗天险”换成了“人间天上”。
(张维军)——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本期编审:杨元彬
责任编辑:吴汉美
请长按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