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园时光急诊科实习心得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22-8-26 18:57:30   点击数:
  急诊科实习心得

14修园沈思婷

《修园实习通讯》第37期

前段时间刚刚轮转完急诊科,想就几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急诊抢救室常见疾病

抢救室常见疾病当属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这三大系统疾患。循环系统以心梗最为常见,常以“胸痛”为主诉入院;消化系统最常见消化道出血,常以“呕血、黑便”为主诉入院;神经系统以脑出血最为多见,患者常以“自觉一侧身体乏力或麻木”入院。心梗曾见一患者,男性,60岁,4小时前以“胸痛”为医院,行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后急送我院,自诉胸痛无明显缓解,眉头紧蹙,以手捂心。

急请心内科会诊,因患者发病在12小时内,且心电图为典型的II、III、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为下壁心梗,予开放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术[1]。消化道出血曾见一患者,男性,39岁,以突发呕血入院,入院后至行电子胃镜前呈持续性呕血,色鲜红,量不等,可见面色苍白、肢体倦怠,予行急诊电子胃镜,镜下见蚯蚓状食管静脉曲张,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脑出血患者中我见过的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5岁的女性,因在游玩中自觉突发一侧下肢无力而急诊入院,予请神经内科会诊,体格检查中患者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但有一侧巴氏征阳性。急查颅脑CT示脑干出血,予转神经外科行进一步治疗。

此外,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低血糖昏厥、产后胎盘不下等疾病在急诊科也并不少见。

抢救之后的工作

我认为抢救室扮演着一个中转站的角色,患者入院后,在这里行最急需的对症支持治疗后,便需转诊他处。转诊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能有相对明确诊断的患者,如消化道出血,转入相应专科治疗;二是未能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但生命征平稳的患者,如发热待查患者,则收入急诊病房行进一步检查和对症治疗,并根据可能病因予请相应专科会诊;三是无论患者有无明确诊断,存在休克状态等重症监护指征时,予收入ICU。我认为,抢救室的转诊工作很多时候对一个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如何缩短转诊时间使患者更早地得到正确的后续治疗是抢救室的一个重要工作。

各式各样的急诊创伤

急诊抢救室分内科、外科,而外科最常见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创伤,如骨折、脱位、不明物体刺伤等。创伤常见的原因有车祸、跌倒、殴斗等,但有的创伤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曾见一中年男性患者,就诊时头部、手臂、腿部等多处带血,与车祸患者的外伤表现极为相似,但是他是因撞破家中的玻璃门并且跌倒于碎玻璃中而受伤的。因此,在外伤中避免跌倒于尖锐物中造成二次创伤是很重要的。

急诊抢救中的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想就我所见谈谈医患沟通在疾病诊治方面的重要性。我曾见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诉入院,呈休克状态但意识尚可,当医生告知可能存在生命危险并需立即行电子胃镜检查时,患者以已未再呕血、黑便为理由拒绝,家属也并未重视。医生反复劝说长达4个小时后患者才勉强答应。当患者外在症状缓解但实际病情仍旧危急时,如何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其致命性后果是一大难题。急诊科的一些特殊之处。我认为抢救室医患沟通中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让患者家属真正了解到其致命性后果是一大难题。

在急诊实习的两周里,我对急诊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像教材中所描述的发病的患者其实为数不多,而呈不典型发病的患者在诊断上很有难度。实际临床和理论确实有不小的差别,我想这也正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性所在。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字:沈思婷

文编:杨锦滨

编辑:陈婧姈

审核:余雪淳杨欣欣吴妤婧林翔英黄伟恒翁佳慧

指导老师:王洋杨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qtnkjb/27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