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岑巩贵州岑巩脱贫产业ldqu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21-11-17 14:39:27   点击数:
  贵州岑巩脱贫产业“牛人”多

“别小看养牛产业,一头仔牛喂养两年,轻轻松松就能挣到近1万元。”说起养牛产业,贵州省岑巩县凯本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养牛大户张英平掐起指头算起养殖账,养牛真是群众脱贫增收的好产业。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今年初,张英平在凯本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岑巩县英豪农业有限公司,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模式,发展养牛产业,带动群众“抱团”发展,融入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养殖肉牛头,涉及贫困农户39户人,每年保底分红8%,9月初,公司已出售肉牛70余头,创产值60万元,每户首次分红.6元。

近年来,凯本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依托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企业带动等方式,通过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带动引领,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产业,积极打造全县扶贫养牛示范基地,动员和组织群众以“特惠贷”入股、土地入股等合作的方式参与养牛,形成推动养牛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同时,凯本镇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温州客商成立贵州江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万元,规划发展肉牛头,目前建成一期圈舍,已养殖肉牛头,可就近解决6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周边户贫困户种草0亩,亩可增收0元以上,为壮大全镇养牛产业奠定了基础。

通过大力发展养牛产业,让一批养牛脱贫的“牛人”脱颖而出。大寨村养殖户田凯平年养牛50余头,去年销售后实现创收20万元;川岩组贫困户杨胜德今年养牛14头,年底出售后,平均每头创产值元左右……如今,在项目扶持和产业大户的带动下,养牛成了凯本镇脱贫攻坚的主打产业。

今年来,凯本镇共引导户贫困户养牛头,兑现扶持资金万元,养牛产业风生水起。目前全镇发展养牛户达余户,存栏商品牛达0余头,预计年创产值万元左右,为今年拟实现减贫人,完成小寨村、大坪村从贫困村出列提供了保障。(通讯员张能秋)

——摘自《西南商报》,另《贵州政协报》也对该文进行了报道。

岑巩“千企帮千村”投入帮扶资金万元

今年来,岑巩县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大力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已有28家民企投入资金万元结对帮扶38个脱贫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为弘扬“光彩事业”,强化非公人士的社会责任意识。今年来,该县统战部、工商联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采取强化帮扶联络、强化责任担当、强化及时跟进、强化资源整合“四个强化”措施,在县、乡分别成立联络工作小组,不断强化企业与村支两委、村民小组、贫困户之间的联络沟通,信息传递。通过企业提供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途径,明确“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商(协)会帮多村”的方式,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帮扶对象,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构建结合起来,开展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互利共赢,推进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捐赠扶贫,切实解决通村道路、饮水工程、卫生设施、文化场所、推进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为重点,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公益扶贫活动。

目前,该县已有66家企业参与结对帮扶56个村,共聘请民营企业家到村任“名誉村主任”32人。截止10月底,已有28家民企投入资金万元结对帮扶38个脱贫村,实施帮扶项目30余个,覆盖贫困群众余户人,促进贫困群众与非公企业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特约记者张能秋)

——摘自《西部开发报》,另《贵州政协报》也对该文进行了报道。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张超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qtnkjb/2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