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考试辅导班」,针对每个考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指导,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学员的考试通过率,现在报名更有超值优惠,机会难得,欲报从速!
心内科考点记忆·第1期
学完本次内容您将掌握如下考点:一、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概念,病理生理和病因?
二、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正文内容一、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概念,病理生理和病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完全停止,此时如果及时抢救,则可能逆转而免于死亡。
概念误区:
心脏骤停≠心脏停止收缩
理解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1.心脏停止收缩。
2.心脏虽然收缩,但有效射血为零——室颤。
病理生理机制
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
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持续性室速;
较少见为无搏动性电活动(电机械分离)。
心脏性猝死
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亦有规定为24小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性猝死病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冠心病占80%以上。
其他可有心肌病、心肌炎、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二、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病人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心绞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症状。
2.终末事件期
临床表现为长时间的心绞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异位搏动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临床表现:
①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③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
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⑤心音消失。
三大消失:
循环
呼吸
意识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后4~6分钟之内未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则随后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时间就是生命!!
4~6分钟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备考辅导,迎战考试!
医学教育网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