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金南星
医院康复科病房里,老陈(化名)的妻子周女士(化名)拿着手机跟儿子视频,7岁的儿子一板一眼地说:“爸爸,等你回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前置镜头对准老陈的脸,他缓慢迟钝地眨了几下眼睛,木然地看向远处,眼神没有给儿子一点反馈……
40多天前,正在出差途中的老陈骤然倒下,心脏停跳了近2个小时后,他在东阳、义乌两地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援下,奇迹般恢复心跳,还自主睁开了眼睛。
但目前他还没有恢复意识,转入杭州进行下一步康复治疗。妻子周女士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不会放弃,“他已经是非常幸运了,我相信他会一直幸运下去。”
出差高速路上心跳骤停
医护携ECMO跨市抢救
老陈今年45岁,坚持锻炼的他身材健壮,没有“三高”等基础疾病,谁也不会把他和心脏病联系在一起。
但10月17日早上,意外猝不及防地发生了。当时他和同事在出差途中,车开到高速公路上时,他突然昏迷不醒、失去心跳,被紧急送医院。
周女士收到消息时正在单位上班,“一开始不知道这么严重,后来听到他们说‘心脏停了’直接就懵了。”受疫情影响,她已经好几天没见过丈夫,没想到再见面他已在生死边缘。
医院医院,考虑到救治难度大,医务部陈英强主任向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ECMO组长邱方方发出了紧急求助。邱方方立即请示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珉,一场跨城市跨院区抢救大行动开始了。
浙大四院派出的是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珉、ECMO组长邱方方、护士长翁晨曦、护士王亚飞4人组成的“ECMO小组”。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手段,中文名为体外膜肺氧合,简称人工膜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
心跳恢复了,心脏又破裂
外科团队接过抢救接力棒
抵达后,李珉发现老陈仍有叹气样呼吸,“还有机会,符合ECMO上机条件。”
伴随着床边各类监测仪嘀嘀声,浙大四院ECMO小组成员配合默契,迅速开包上机。一边当地急诊团队继续心肺复苏,另一边ECMO团队准备对患者精准穿刺置管上机。
10余分钟后机器顺利转流,一条生命通道打开,此时距离初始心肺复苏已经过去近2小时。
只见机器上一黑一红两根管道,黑色的血液从体内流出,经过设备氧合,变成鲜红色的血液缓缓汇入体内,为按下生命暂停键的老陈注入力量。更令人欣喜的画面出现了,心电监护仪上交界性心率出现,20分钟之后开始出现窦性心律!
医院急诊科周航亮、心内科戴新斌两位主任在ECMO的保驾下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血管通畅,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就在这时,意外再次出现了,老陈的血压持续下降,ECMO管路出现抖管现象,遂紧急床边超声检查提示,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心脏内仍旧持续活动性出血,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破裂了,必须立刻实施心胸外科手术。
浙大四院用最快的速度派出心胸外科冯强主任医师、麻醉科徐建红主任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长等组建成一支心胸外科手术团队,连夜前往东阳。
浙大四院心胸外科手术团队抵达东阳
19:00,冯强带领团队在医院实施“开胸探查手术”,手术中发现右心室存在破口,遂进行心脏修补手术。术后,老陈从东阳转院到义乌,转入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
睁开了双眼却没有意识
妻子盼望着他真正苏醒
心脏停跳的2小时里,老陈的身体因为严重缺氧进入极速衰竭状态,出现缺氧性脑病、脑水肿、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因此闯过第一道鬼门关过后,等待他的还有一重重难关。
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主任多次在床旁开展病例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多学科主任多次在床旁开展病例讨论
周女士把儿子交给老妈带,医院和家之间,每晚以泪洗面。她回想着,刚结婚时他们两地分居,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如今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家里的顶梁柱却轰然倒塌。
但是身处危急中的老陈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一次次升级打怪,逢凶化吉。
撤下ECMO的第一天,老陈出现恶行心律失常,心血管内科夏淑东主任医师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化解危机;颅内水肿严重,神经外科为他实施了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间断的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下,肾脏损伤一步步好转……
“他全身的器官几乎都有损伤,后来一个个都好起来了,可以看出来他意志力有多顽强,那我也不能倒下。”周女士打起精神,和丈夫一起并肩作战。
其他器官逐渐恢复后,唯有一个最重要也最脆弱的器官迟迟不见好转——大脑。一般来说,脑缺氧4到6分钟后,脑细胞就开始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功能受到影响。
半个多月后,周女士收到ICU医生的通知:老陈睁眼了!她原本欣喜地以为丈夫是恢复了知觉,但其实他只是从完全昏迷转为觉醒状态,距离真正的完全苏醒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1月22日,老陈顺利转院至医院接受康复治疗,每天接受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
周女士独自一人在杭州陪护,除了治疗的时候,其余时间几乎都喋喋不休地跟丈夫聊天,老朋友打电话来问候啦,儿子考试出分啦,杭州下了第一场雪啦……任何稀松平常的小事,都成为她念叨的内容,哪怕老陈没有一句回应。“我不指望他变回原来的样子,但能醒过来,和我们一起说说话,看看电视,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医生猜测是罕见病致心跳骤停
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心肺复苏
老陈年纪不大,既没有高血压等病史,又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那么引起他心脏骤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最终,根据老陈的基因测定,浙大四院心血管内科夏淑东主任考虑,病因高度可疑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脏离子通道病。这种病在欧洲和美国发病率大约为1/~1/,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第1批罕见疾病的目录。
它由基因突变导致,其体内编码心脏细胞的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因此导致离子通道功能显示异常。该病大多数患者症状隐匿,常无任何先兆症状及诱因,突发的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常为首发表现。
夏淑东说,心跳骤停后出现以后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15-30秒,昏厥或全身抽搐;30-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脑水肿;4-6分钟,脑细胞死亡;8 分钟,脑死亡……心跳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每超过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
因此,一旦遇到有人心跳骤停的情况,除了第一时间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还应当迅速通过急救措施,其中最普遍有效的就是心肺复苏,“每个人都应当简单学习心肺复苏的方法,一旦身边有人出现心跳骤停,能够帮助他们快速转危为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