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崔颖副主医院重症医学科。年9月毕业于辽宁医学院,本科学历。13年从医经历,让这位性格倔强的小姑娘变成了资深的内科医生,她耐心接待每一位病人,只要是自己接手的患者,病人的情况她了如指掌。精心调整用药,善于病情观察,诊断准确,是她工作的最大特点。她曾多次参加县、市卫生局青年医师岗位竞赛,并多次获奖,她是一名擅于学习,肯于吃苦,爱岗敬业的好医生。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在中国医大一院的半年进修学习结束了,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这半年的学习,我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记得刚到中国医大一院报到,就吃了“闭门羹”:医院真大呀,一个楼分A座B座,我沿着指示牌好不容易找到了要去的B座电梯口。等电梯的人也特别多,排着整齐队伍,每支队伍约有20-30人排着长队。在电梯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我终于到了12楼,心想这回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找到总住院医师就可以开始我的学习生活了,没想到一走到病房门口就被看门的大姐给拦住了,问我要干什么?我说明我是来进修学习的,才让我进入,我找到总住院后总住院给我安排了带教老师,这样我的进修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经过半年的学习,感触最深是中国医大一院一个“多”字:教授多、医护人员多、研究生多、进修学习人员多、就诊的病人多。随处可见专家教授,各个科室,各领域著名的、优秀的专家教授,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如果您不仔细看他们的胸牌,您就感觉他们就是身边熟识的叔叔、阿姨。每天上班的医护人员,约有30人,其中本家医生护士12-13人,研究生12-13人,进修人员4-5人。每天急匆匆穿梭于门诊与住院处的长廊,他们见面总会很客气的互相打招呼“老师好!”,感觉很亲切而且还有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我进修的科室是心内科,70张床位,每天都是满床,走廊加床是常事儿。病房的环境十分优雅、轻松。病人虽多,(医院规定:病房内只允许一名陪护)但没有人大声喧哗,没有人在走廊里吸烟,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修养,有利于病人康复。门诊的病人也多,门诊医生每天诊治50-70名病人,门诊工作量很大,患者多,医生很辛苦。一看到这情景,我经常想:医院技术水医院的就诊压力了吗?一定努力学习,珍惜在医大的分分秒秒,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医院的就诊压力出一分力。
半年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水平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对原来熟悉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掌握。以前在书本上看过的疾病,今天在这里见到了这样的病人。查体、实验室检查、综合病例讨论及上级医师查房等让我更深体会做医生要认真观察病情,善于发现问题,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与体征要勤观察、作好记录。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在用药上要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记录下来,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工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疑难病的诊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半年里,医院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了新知识、新技术,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总之,通过这半年的学习,我长了见识,丰富了临床经验,无论在专业知识上,还是与病人的沟通上,自己都感觉有了更新的理念。我深感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责任重大,医者仁心,在行医路上我会努力前行,认真履行职责,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进修学习回来后,我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