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普通平凡,勤奋敬业,勇于担当,把先锋模范的荣光镌刻于履职尽责的岗位上。医院,总有一种别样的触动和感悟,这里是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毕生工作的地方,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在了全院医务工作者的内心深处,她的精神已成为一种道德风范、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今天,让我们了解下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玉平的故事。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甘于寂寞,总是默默的奉献,他们为患者撑起一片蓝天,是患者得以温暖的火炉。市医院心内科张玉平主任就是其中的一位。
手术台上,他是一名将军。铅衣如铠甲,30多斤的重量加在身上,常常与病魔一“战”就是2、3个小时。导管为利刃,射线为耳目,他在纤至毫厘的特殊战场上,所向披靡。
手术室外,他是一介儒生。白衣临风,谈吐风雅,每有患者痛哭求助,他便心生不忍,倾尽全力相助。他曾说:“一个医生一生会做很多手术,但对患者来说,一生可能只会做这一次手术。而这一次手术,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死抉择。”
披心相付:心系患者把病人当亲人
“患者突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一位80多岁男性患者,在接受心脏介入手术3突发状况。手术台边的张玉平,等不及护士取来辅助呼吸用品,不顾患者口中吐出的赃物,直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论是他的病人还是同事,只要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好医生。
“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把患者放心上,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同时还要有同情心。‘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只有德才兼备才算是一名好医生。”张玉平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是对自己从医多年的总结。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而要做好医疗服务,必须把患者当亲人。”张玉平常把这话挂在嘴边,处处为病人着想,对有困难的患者倍加关心。门诊时,他给病人开的药总不超过2、30元,惹得病人总是怀疑他是不是好医生。但他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和医疗的渴望,他始终怀着一颗真诚之心为病人治“心”病。张玉平说:“年冠脉药物支架获得临床应用,但是进口支架的费用是国产支架的几倍,有些患者还需要同时放好几个,费用根本承担不起。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质量相差不大。”因此,张玉平始终坚持能用国产,不用进口的原则,降低了患者的费用。他曾遇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坚持要求装支架。张玉平看了他的检查结果后说,病情只要控制好,根本不用放置支架。起初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还有想法,张玉平说,“给您装一个支架很容易,可如果您是我的母亲,我一定不会给您放支架。”肺腑之言最终感动了病人家属。
苦心孤诣:为胸痛患者开启“生命通道”
年2月20日晚21时15分,市医院胸痛中心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