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摇钱树带富众乡亲——记岑巩县注溪镇致富带头人廖兴
“今年,差不多采摘了12万斤油茶籽,按照市价2元1斤算,可以卖到25万元左右。”10月30日,站在金灿灿的茶果林中,岑巩县注溪镇中寨村“油茶大王”廖兴满脸丰收的喜悦。
从年承包亩荒山种植油茶,年承包亩荒山发展林木和中药材,到年油茶进入盛果期,廖兴年收入已过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廖兴在一步步把荒山变成金山后,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兴产业,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富了一方百姓。
栽下油茶树荒山变金山
“油茶三年后挂果,见效慢但前景好,熬过前三年,就是摇钱树。”说起油茶产业,廖兴向笔者讲述了创业历程,“来中寨村种植油茶前,我曾在外地一家玻璃厂上班8年,年因玻璃厂被迫停产,便产生了回乡创业念想。”
“回到家后,我发现年轻人都喜欢外出务工,导致家乡很多土地撂荒,让我萌生了靠山吃山的想法,寻思着在这些荒地上做文章。”
土地是农民的根,孕育着脱贫致富的希望,别具慧眼的廖兴,在一番考量后,来到注溪镇中寨村,承包亩荒山发展油茶种植,开启了他的“钱程”。
中寨村,是注溪镇深度贫困村,这里田土资源贫瘠,群众思想落后保守。
“我挨家挨户做工作,或许是被我诚心所打动,当地老百姓都愿意把土地承包给我。”谈到创业经历,廖兴说得最多的是“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加油干……”
6年来,夫妻二人风雨无阻,一年有天吃住在山上。如今油茶收入逐年增加,廖兴成了当地的“油茶大王”,致富“明星”。
“这些年,廖兴在村里搞产业,吃了不少苦,他的辛苦创业,勤劳致富的事迹,正是我们所稀缺的,更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寨村主任田代昌对廖兴赞不绝口。
在当地党委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在廖兴的勤劳致富的精神引领下,中寨村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户人通过发展产业脱了贫。
成功不忘本力做带头人
油茶从挂果初期到盛果期,当地群众们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但苦于没有本钱没技术,很多人都在产业发展的路口徘徊。
穷不失志,富不忘本。
“我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老百姓当年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廖兴感激地说道,为了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和回报乡亲,廖兴开始谋划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他动员当地贫困群众以土地方式入股,一起加入油茶种植产业。
“我用自家4亩荒山与廖老板入股油茶,协议实物三七分成,采收斤就分我30斤。”中寨村贫困户田恩凯说,今年他家分到油茶果1斤,增收2余元。
“廖老板生意做得红火,我在这果园务工,一天80元的工资,一年要挣余元。”中寨村贫困户杨昌慧开心地说。
油茶只是廖兴产业的一部分,他还发展了亩杉木林和亩中药材种植,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一年四季,廖兴要聘请20几个群众长期务工,仅发放的务工费用就有30余万元。
年,在当地政府与村“两委”的支持下,廖兴与中寨村70户贫困农户签订了入股协议,准备将油茶产业扩大到1亩。现在,中寨村的油茶产业正如火如荼。
(杨波)——摘自《黔东南日报》
贵州岑巩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国庆期间,在贵州岑巩县青绿的红豆杉树林和果园里,慕名而来的游客,或赏景摘果,或品农家饭,或漫步在村间小道,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每天载客来我们这游玩的车都排成了长龙,我们为游客当导游,也能挣到不少外快。”村民吴光辉高兴地说。
近年来,岑巩县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重点对有旅游发展基础、市场开发潜力大的乡镇、山村开展旅游扶贫,让村民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
一谈起旅游扶贫,水尾镇江南旅社的老板吴文生立刻来了兴致。“一条公路,连接起龙鳌河、一代佳人陈圆圆归隐地马家寨,让过去‘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山区峡谷美景走进了大家的视线,扶持了乡村,富裕了村民。”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斜坡地带的岑巩县,境内山峦重叠,河溪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过去由于旅游产品单一,交通不便,前来游玩的客人十分稀少。为改变这种状况,该县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镇村的接待条件。随着“组组通”“一事一议”等项目的推进,乡村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旅游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大提高了乡村生态旅游服务水平,为全县旅游扶贫注入了强大活力。
“搭借景区的快速发展,我种了葡萄,许多游客赏完景会到果园进行采摘。”站在自家葡萄园里,胡和平心里乐滋滋的。胡和平家是龙鳌河附近的大树林村贫困户,随着“龙鳌河——马家寨”景区旅游发展的带动,他在政府的精准帮扶下种植了28亩葡萄、蔬菜,养殖了土猪,建起了沼气池。“利用沼气池的农家肥给葡萄和蔬菜施肥,既节约了成本,而且种出来的口感很好。”胡和平说,“再用种植的蔬菜喂养土猪,实现了种养殖循环利用。”
为了让精品景区和乡村旅游带动周边贫困村的发展,岑巩县引导周边乡村贫困群众以发展精品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业、农家乐项目,民情风俗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游客。
乡村旅游不仅催生出新的产业,还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民就地就业、农业就地转型、农产就地增值、农村就地致富”等四个就地化,实现了旅游业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从年到年,景区年接待游客从57万人增至.04万人,旅游年总收入从2.41亿元增至6.25亿元。
(吴寿静)——摘自《中国人事组织报》
岑巩思州柚产业带动余林农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投入万元全力打造思州柚标准化基地,并启动思州柚母本园、采穗园、苗圃园、提质增效示范园和思州柚试验站“四园一站”项目建设,让思州柚品质得到提升。
目前,岑巩县思州柚种植面积达4.2万亩,挂果面积为2.55万亩,今年预计产量2万吨左右,年产值万元,带动贫困户1户余人通过种植或劳务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今年气候虽然不是很好,但我家果园的柚子不仅个大,而且品相也不错,市场销路好。还真感谢我种植这40亩柚子,每年让我实现创收10余万元。”注溪镇周坪村坎木寨组欧文兵说。
笔者了解到,早年岑巩县从浙江玉环引进文旦柚试种,种植成功后,对文旦柚的品质进行改良,使产出的文旦柚以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深受市场青睐。
近年来,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岑巩县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思州柚产业,采取多种措施助力思州柚发展,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等特点,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坚持把果品品质、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对思州柚进行定期检测,加强对种植户开展专业技术指导。
(张能秋)——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岑巩县出台《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近日,岑巩县委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实施意见》共包含六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是从八个方面明确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三是通过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专项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监督、民主评议监督、联动联合监督、其他形式监督,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四是从确定监督议题、组织监督活动、报送监督意见、办理监督意见、加大督查反馈五个方面规范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工作程序。五是建立“知情明政、协调落实、提案监督、民主评议、视察监督、办理反馈、权益保障”七个机制,健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六是从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发挥政协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能力和水平、营造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良好环境四个方面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监督工作的领导。
(黄梦香)——摘自《贵州政协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本期编审:杨元彬
责任编辑:吴汉美
请长按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