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 内科医生,拼的是眼界和思维

文章来源:内科_内科资讯_内科网站_专业的内科网站   发布时间:2016-10-5 22:05:22   点击数:
  苏青 内科医生,拼的是眼界和思维

二四六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

苏青

内科医生,

拼的是眼界和思维

人物介绍

苏青,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分泌科行政主任。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内分泌与代谢药物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审专家。年7月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医院(SingaporeGeneralHospital)医院(RoyalVictoriaHospital,McGillUniversity)进修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五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

采访笔记

他来自庐江,皖南医学院毕业,他说,家乡出过名人,一位是在抗战中歼灭日寇最多的中国将领,有“东方隆美尔”美称的孙立人将军;另一位是,三国时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英雄,周瑜周公瑾。“可我做不了军人,更当不了将军,我只是一个医生,不过也不错,‘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嘛!惭愧的是,在医界也没能做出值得自豪的成就,只能尽自己所能给病人以帮助,给他们以希望。”

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苏青。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尿崩症的诊治。

他看的病人,绝大多数都能轻松搞定,但也有一些颇为复杂或治疗很困难的病人。有些病人,表面上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很复杂,他常常要求年轻医生在看上去简单的问题面前想得复杂一些。一个外地的男孩诊断为“甲状腺肿瘤”,家人紧张万分,为保险起见特地来上海开刀,手术前一天外科医生请他去看看,他查体发现患儿的甲状腺肿块比较硬且有轻微的触痛,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检查所见他判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建议暂缓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内科治疗患儿的“甲状腺肿瘤”神奇地消掉了,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按照患儿家长的说法就是“生生把孩子从手术台上拽下来”。

“当时真有点赌的味道,结果赌对了。”“接这种病人是有风险的,我也想过推诿,如果判断失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纠纷,甚至把兄弟科室拉下水,给他们造成麻烦。但是,事实上,我还是不愿意就此明哲保身,医生的天职是救人,不是躲避,要有接‘烫手山芋’和‘烂摊子’的勇气!”

我不敢说他对医学的兴趣究竟有多浓烈,他不用向我证明什么,但作为一名医者,他有符合这个职业必要的学习能力以及职业态度。“我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也没有显赫的业绩,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称职的、值得病人信赖的一线医生。”“怎么做一个称职的医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认真!认真包括两方面:平时要认真地学习业务知识,临诊时要认真地检查、分析。”“现在的专业知识更新非常快,可谓日新月异,如果不认真学习是难以成为一个好医生的。这方面我们要向老前辈们学习。”“其次,要多为病人着想,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吧,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应该是从制度抓起,从流程上方便患者就医,这方面我作为一个科主任能做的不多,只能尽量从科室的角度开展一些便民措施,比如门诊提前开诊、开设一些专病门诊以方便患者。”

他有压力巨大的时候,比如面对各种指标、各种任务,或者病人出了状况,但他有给自己减压的方法:“我不给自己下挑战书,我只相信,熬过最困难的时候,就春暖花开。”

情绪低落时,他会捡起最爱的历史,一头钻进蔡东藩,柏杨,唐德刚,黄仁宇的著作,他觉得,故纸堆是他的千里江山,他的胸怀就这么被撑的广阔,万种心事都雨打风吹,尘埃落定。“第二天,披上白袍,再战一场。”

1从医原是个随机事件

苏青出生于安徽庐江的农村,年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非常茫然,“就是瞎填一气”,阴差阳错,他被医学院录取。

读医科之前,他对医学其实一无所知。同当时的许多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放松了很多,可以自由地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当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校图书馆,一头扎进去,读了不少小说及文史方面的书。“当时不知何故学习这些课外知识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医学科目,为了学习古汉语甚至还特地买了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二者都是繁体字,读起来特别吃力。”

“那时的书纸质、装帧远不及现在精美,但质量上乘,几乎挑不出错误,不像现在的书籍,印刷虽好但错字不少。书中错字犹如饭中沙粒,即使很少也让人倒胃口。”“当时也看杂志,《随笔》、《文史哲》、《书林》、《人物》、《读书》是我喜欢看的几本杂志,尤其是《书林》,可惜这本杂志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停刊了,我至今还记得年春天在山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看《书林》停刊号的情景,内页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等名句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这些阅读虽然没有增加我的医学专业知识,但对于陶冶人文精神还是很有好处的,我对病人比较有耐心、比较有同情心可能与当年这些课外阅读有一定关系。”

“在大学里,记忆最深刻的是年秋天(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我选修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由刘贻德教授讲授。刘教授给我的感觉是很神奇:虽很洋派——教会学校毕业且是解放前的海归,却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傲世独立,宁折不弯——他的坎坷经历即缘于此;对学生和患者和蔼可亲,但批评起权贵却一点不留情面;作为中国精神科的开创者,博学多才,却相当谦虚,从不以专家学者自居。刘教授授课犹如演讲,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听者无不为之倾倒。因为刘教授的课,我对医学逐渐有了兴趣,当时的志向是成为一个像刘贻德教授那样的医生。”

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供职医院,这家医院医生不多,病人可不少。“在当时的县城,医生尤其是正规的本科毕业生还是蛮受人尊敬的,和我一起回去的几个同学现在过得都很好,有些还做了领导。”

年代末,医学发展已经很快,他隐约感受到“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平时看一些医学杂志,很多内容和教科书上已经不一样。“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我要到水平更高的地方学习,因此决定考研!”

但是求学的路可谓一波三折,先是院长不让考研(那时考研必须要单位开介绍信),医院好好工作,而不是考上研究生远走高飞。他软磨硬泡好不容易让院长松了口,又因工作时间不足一年而被第一志愿单位退了回来,他急中生智,临时改了志愿,报考山东医科大学(即现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并将专业改为属于基础医学的生物化学。山东医科大学格外开恩,同意他报考,不过这一来一去耽搁了不少时间,直到考试前三周他才拿到准考证,时间太紧了,还要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好在他基础还算扎实,最后还是顺利录取了。

2回到临床

三年研究生毕业,按照专业应该去科研或教学单位,但他还是希望做医生,最后去医院内分泌科。之所以选择内分泌科,是觉得内分泌专业与他硕士读的生物化学关系比较密切。“这样我又回到临床,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不过很快就好了。那医院的氛围很好,工作很愉快,大家相互帮助,进步很快。”

医院工作了两年后他又觉得知识不够用,遂萌生了读博士的想法,于是报考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陈家伦教授的博士生,来到了上海。

陈教授是内分泌泰斗,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精深,他面试的时候就感受到陈教授的大家风范,提问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践,一直问到他答不出来。“跟着陈教授三年,收获很多,尤其是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文章请陈老师审阅,他看后特意把我叫到家里,仔细讲解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以及修改的原因。”

3如侦探一样做医生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医院内分泌科,10年之后,他成为科室主任。问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说“我永远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我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一线医生”。

苏青擅长糖尿病和甲状腺的诊断治疗,用药简明高效——能不用的药尽量不用。不过,他坦言,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医生开了药,病人心里才踏实。如果医生不开药,病人往往会怀疑医生的水平,甚至觉得这挂号费花得很怨。“这是很无奈的,很多毛病(如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桥本甲状腺炎)根本不需要用药,但你也可以开药甚至开几种药。我会给病人解释为什么不开药,有人理解,也有人不理解。”

“做医生有一种侦探的感觉,病魔有时隐藏得很深,需要医生冷静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心推敲,才能找到根源。战略上对了,战术才有用。”苏青说。一位贵州小病人,尿崩症,半个小时就要小便一次,口渴,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他查问病史,发现家族中有两个孩子都是自小发病,这个孩子病情最重,病人的家人都在贵州,因经济困窘无法来上海,于是,苏青专程奔赴贵州采集血样,把病人的母亲、姨妈、表弟、外婆的血样采集回来——通过基因分析发现是X染色体上的AVPR2基因的大片段缺失,该缺失片段的案例当时在全世界是第一次报道,是一个新的基因缺失类型。“所以,治疗方式和以往的尿崩症不一样,需要噻嗪类利尿药,同时让病人多喝水,治疗一段时间后,能够控制病情,基本上解决病人的生活问题,还可以利用基因分析的结果做产前诊断。”

苏青认为,很多疾病看上去普通,但是表现特殊,这要求医生进一步思考,“医生要认真地对待病人的体征异常、化验异常,不然,很多少见的疾病就从手中滑过去了。”

前不久,一个陕西病人,20岁小伙子,辗转来上海寻医,临床表现为低钾血症,在当地做过检查,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病人为什么会发生肾小管酸中毒呢?询问病史发现患者用了一种叫阿德福韦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可引起肾小管酸中毒。这样似乎就功德圆满了。但是,这个病人有一点很不寻常,就是血液中球蛋白很低,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球蛋白都比较高,为什么这个病人球蛋白很低呢?是不是免疫方面有问题?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患者确实存在免疫缺陷,他于是咨询一位曾经是他室友的免疫缺陷病专家,这位专家提供了相关基因检测信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患者为Btk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久治未愈的慢乙肝及10岁后反复出现的腹泻可能都与其免疫缺陷有关。

“临床疑难病症的诊断过程就像是侦探破案,用心找到别人忽视的线索和缜密的推理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诊断看起来很明确,但实际上未必,需要医生耐心细致的分析才能揭示真相。”

苏青表示,一个能破案的医生,需要的素养一是认真,二是视野。“医学太宽泛了,病情千变万化,一个医生不可能对每件事情都很熟悉,遇到病情和自己的经验不相符,这个时候要多一个心眼,反向思维,这个时候考验的是知识面——如果知识点都不知道,就无法引起相关联的思考。”

当然,苏青知道,多一个心眼也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和担当。

口述实录

唐晔作为内分泌科室的医生,常常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有些医生会推诿,建议病人去别的地方看看,您会怎样?苏青现在医疗的大环境不好,医生承担的压力太大,而且现在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看病,还有各种指标要完成,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造成医生不愿收治比较复杂的病人。不过我一般不会打太极拳。唐晔您坚持学习吗?苏青作为内科医生这是必须的!我的老师陈家伦教授已九十高龄,学富五车,仍学习不缀,何况我辈!医院工作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利用休息的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去查资料,那时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和复印室的老师我都很熟,每次回来都带上不少复印的资料。现在读书比以前方便很多,不需要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了,医学文献可以直接下载,但也有一些年轻医生不太珍惜这样良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会督促他们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掌握本领域国际上最新的医学动态。唐晔您现在的压力来自于哪里?苏青首先是临床压力。我从业多年,平时也还算努力,但天赋所限,还有不少临床疑难问题力不从心。其次,作为临床科室的主任,常为各种指标所困,每因指标完成得不理想而自责。压力大的时候,我用阅读调节自己,我很庆幸喜欢古典文学,心烦意乱的时候,读几句唐诗宋词,看两章论语,“躲进小楼成一统”,在书堆里或能忘忧一时。唐晔哪个阶段是您感觉最幸福的时候?苏青年上大学到现在已30多年了,我比较怀念大学阶段以及在蚌埠医学院工作的那段时间,当时的生活不富裕,但无忧无虑。唐晔现在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bense.net/hxnk/14126.html